中国书法在改革开放30年间有很多创新发展之处,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成就,是建立了完备的书法教育体系。
自古以来,书法学习一直采用临帖自学、师徒传承等方式进行。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小学曾开设“写字课”,但那仅仅是作为一种汉字教育的补充。直到1963年,浙江美院首创书法篆刻专业,潘天寿、陆维钊担任导师,金鉴才、李文采成为有史以来首批书法本科生,书法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才开始进入现代教育体系。
以1977年上海《书法》杂志问世为标志,中国书法开始了新时期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而在书法教育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事件是:1979年,由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挂帅,刘江、章祖安任助教,浙江美院招收了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5名书法研究生,他们由此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届书法研究生。陆维钊是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奠基者,1960年潘天寿将他从杭州大学调到浙江美院担任专职书法教师并负责筹建书法篆刻科。陆维钊当时曾谦让:“我不是第一流书法家,恐怕不妥。”潘天寿回答道:“也决不是第三流书法家,不要客气了。”陆维钊引为知己之音,欣然就任。在招收5位研究生之后不久,他却病倒了。1980年1月他临终前,把朱关田、王冬龄等5位书法研究生叫到病床前,上了最后一课。同时,将5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托付给沙孟海。可以说,正是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3位书法大家,为中国的现代书法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3年底,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正式批准首都师范大学设立美术书法艺术教育方向博士点,欧阳中石担任书法艺术教育博士生导师。1995年,欧阳中石主持招收了郑晓华、叶培贵、解小青3名书法教育博士生,开中国书法博士教育先河。
紧接着,1996年文化部批准中国美院章祖安为书法博士生导师,同年中国美院招收白砥、许洪流、郭鲁风(韩国)3名书法博士生。从此,南北呼应,齐头并进,两个书法博士教学点成为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前沿阵地。
进入新时期以来,全国已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吉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暨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校分别开设书法艺术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教育,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书法的选修或辅修课程,形成了一个立体型的、完备的书法高等教育体系。2001年,中国美院设立了书法系,稍后又设立以王冬龄为主任的中国现代书法研究中心,首次明确了现代书法学科的研究方向,在加强书法的国际交流方面设立了一个平台。王冬龄在招收国内博士生的同时,还招收了不少外籍书法研究生。古老的书法艺术,以崭新的现代学科建设为支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以欧阳中石为领军人物的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为例,在新时期培养了5名博士后、28名博士、67名硕士、1000多名本科生,这些书法人才,在促进中国书法的理论、创作、教育的发展方面,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