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思想的出口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9-01 10:51:53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有人说,从来的艺术无非两途,一是奔人的灵魂而去,二是奔人的欲望而去。忖度两者,都有合理性也都有艺术史的证明。但我的气质和性格使我取倾向前者而对后者取理解的态度。大体上说,自己应该是一个更注重精神生活和深度价值的人,我更倾向思想的状态和精神的忧患。

  精神的向下运动和情感的沙化以及民族文化识见的日益趋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艺术和艺术精神的第一使命是对体制化和流行价值的否定和反抗,那么由资本、市场、权力构成的流行文化价值观所造成的人的异化和人的精神奴化就已经使中国精神进入了一个历史的临界点。在这个时候,艺术何为?!文化何为?于是,在中国“反思现代主义的现代主义”(以人文主义和人的自由精神为核心价值)就应该在酝酿,并呼之欲出了!在这个时候,老黑格尔的“精神的最高功能在于对物化的抗拒”就应成为我们文化和精神的圣经。而表征着“精神崇高走向”的现当代艺术也应该整体性出世。

  我们尤其应呼唤那种注重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艺术与权力话语的关系,将形式与历史的传统母题加以重新整合、将历时性的方法统一起来的现当代艺术。从而使艺术告别解构主义的独标异说的差异游戏,向建构意义的可能性回归。

  大雕塑家罗丹的杰作《思想者》是一件启示人类不竭思想源泉的作品,他的主题是关于人类思想的伟力。罗丹之所以成为不朽的伟大艺术家,与他对思想的深刻认识,与他对思想资源的体认、与他自身拥有的深刻思想是分不开的。可以说,他的艺术是思想(包括思想家的思想资源)激励和启示的结果。综观历史,艺术史上的大师又有谁不是半个思想者?所以,我推崇这样一名句:“在思想者那里,语言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

  我的这些作品,在事后看来多有思想的背景和哲理的灵感。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我是从思想进而感性出的。这感性就是我所追求的个人性的语言和独特的图象。在《艺术的终结》一书中,阿瑟丹托说,现代艺术已成为了形式生动的哲学了。而后现代艺术理论家甚至说:“什么都行。”准此我觉得我应该算一个温和的现当代艺术家吧。

  说到艺术的理想,我十分推崇歌德的主张:应该像自然造物一样,内容丰富、成分复杂、形式多样,既重又轻、既坚又脆。尤其那些结构宏大、主题丰富,“灵魂成为自然,而自然也成为了灵魂”的作品常常使我神往。

  油画作为文艺复兴之后兴起和完善的绘画语言,带有“世俗性”的宿命,到了资本主义和物质主义至上的时代,已经异化,从而导致了现当代主义艺术的大潮骤起。可以说传统油画不变革是不能承担新时代的精神文化使命的。基于这一认识,我在作品中做的工作就是“消解油画性,强调绘画性”,而绘画性除了传统经典油画的诸多绘画要素之外,也包括中国经典绘画要素如水墨画的感觉融入。其目的则是凸显精神性,并保持经典审美法则的一些元素。与之同时,我在艺术表达上坚持将“怎样画”和“画什么”放在同等地位的原则。

  尽管艺术在现当代社会中,从形态学的角度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的甚至匪夷所思),但是艺术的两大方向——广义的政治学和审美的人生态度,却并没有被颠覆。从个人的精神倾向而言,虽然也十分向往“审美的人生态度”,但现实总是将我引向“广义的政治学”式艺术。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的“广义政治学”并不是现实政治的含义,而是我的文化理想和智性善精神。

  20年前由于一时兴起的文字激情,写下了《思考八题》、《论第三代画家》、《论陈丹青》等几篇文章,将自己推到了美术批评家的行列,于是不可收拾,写了20多年。人大概是一个怀有表达欲望的精灵,文字表达和绘画表达都是基于人的表达冲动。人在渐渐地老去,从2006年感到文字表达有些累了,于是就又燃起绘画的冲动,两年多时间大大小小画了30多幅,很有一点心得。其实无论文字和绘画在高处都是互通的,尤其感到观念和思想对表达语言的激励和升华作用。并似乎顿悟到多年来一直不得其解的一个艺术史难题——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为什么是“不可企及的”。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华人创新设计大赛冠名权揭晓
· [专稿] 北京艺门展览
· [专稿] 陈锦芳博士北京、上海个展
· [专稿] 夏日儿童艺术乐园2008
· [专稿] 韩国艺术家李大东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