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水墨媒介的当代转换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4-10 09:41:50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你认为水墨画提当代性有意义吗?举例说明哪些水墨画家的作品具有当代性?他们怎样在作品中体现当代性的。

  我没有研究过“当代艺术”这个词汇究竟什么时候代替“现代艺术”而在西方广泛流行的,据我熟悉的西方学者介绍,一般认同以“达达”作为分界线,但我们看的许多版本现代艺术史,也把达达以来的艺术潮流统称为现代艺术,而且,我知道一些学者至今认为区分现代和当代没有意义。“当代艺术”这个词在中国很晚(90年代之后吧)才流行,“八五新潮”大家还叫现代艺术。事实上对于西方,当代艺术代替现代艺术而流行,那是对艺术本身在价值判断上的一种重新界定,就像现代艺术是针对19世纪的写实主义而重新界定艺术观念体系一样。当代艺术是一种与艺术观念有关的新的价值准则,在乎的是不断更新媒材和语言模式,只要能表达自己,艺术几乎无禁区。当代艺术只说他是艺术家,而不强调他是一个画家,一个雕塑家,一个摄影家。看一件艺术作品,也不把画种的“行业标准”作为评判艺术的标准。如一张油画,他画得有没有传统油画味道,不再重要,造型准确与否,也不再重要。要看的是,这张作品是不是提供给观众一种与当代人生存有关的新感觉。所以一些当代艺术家往往不局限某一种媒质,某一种画种,或者今天画油画,明天可能作行为。

  事实上,当代艺术在中国,不像西方那样是以一种艺术观念的价值认同呈现的,而是被划分成一个个社群――“圈子”,或者说它是以一种语言系统或者媒介系统为基础的一个个创作社群,如水墨画界,雕塑界,甚至版画界等等,而当代艺术是被作为一种语言媒介的类型平列在这些创作社群中的,就因为它和西方主流艺术的关系而被单独划分出来。其原因在于历史――语言媒介传统的不同,造成了中国文人水墨画传统、写实主义传统和1970年代末乃至1930-40年代引进的西方现代、当代艺术三重传统并存的现状,同时在这三重传统的笼罩下,也形成三足鼎立的艺术家社群的局面。其一,写实主义画家主要集中在艺术院校,而且迄今为止,中国所有的艺术院校基本被写实主义的教育模式统治着。其二,国家的各级“国画院”体制,是水墨画家的主要集中地。而现代水墨作为当代艺术的分支,有时和现代、当代艺术界一起活动,由于它的媒材关系,有时也和水墨画界一起活动。其三,现代、当代艺术社群,基本由年轻和自由艺术家组成。事实上,多元并存,以及各玩各的,已经成为中国艺术界的基本现状。多元并存的意义还在于,中国古代文人画传统,西方写实主义传统,西方现代、当代艺术的传统,除了它的语言媒介意义,它们各自所包含的文化和审美意义,在中国,这三重传统或多或少、时断时续地在文化艺术情境中起着作用,当代艺术的营养可能来自中国文人传统,水墨画可能从当代艺术中吸取了营养,而近几年从写实主义转换成当代艺术的例子,更是明显。所以,对于中国的艺术界,当代艺术的意义变得比西方更复杂了,所以我主张使用“当代性”这种价值判断的概念,来代替“当代艺术”的概念,同时也是放弃中国艺术现状中仅仅“和西方主流艺术直接关联的当代艺术”的那种意义。

  因为,据查“当代”这个词汇的拉丁文词根是时间,就是说,当代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当代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感觉的关注。照这么说,任何时间段的艺术家对人生存感觉的关注,及其对相应表达方式的探索,都是当代艺术。年轻的法国博士顾磊克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论文,曾经就当代艺术作过详细的理论上的探讨,可惜此文没有中文翻译,他根据西方最新的艺术理论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12世纪就有了当代艺术。宋代文人画的出现,正是区别院体画,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模式,而重新界定了艺术的价值标准。但在以后的时代,水墨画笔墨程式的陈陈相因,不但背离了文人独立和创造的精神,而且,也成为“五四”思想家反文人画的主要原因。一向以独立、自尊和清高自诩的文人精神品格和风骨,在现代“中国画坛”已经丢失殆尽,尤其在走穴的风气中,俗不可耐的画工们翻来覆去变化着不同的构图,画的却是同一种题材,同一两种人物,同一个山头,同样的兰花或者竹子。只要有人买,就不断地制造。论尺寸,论名气,论头衔,唯独不论有没有感觉。我们强调水墨画的当代性,就是强调水墨画中的独立精神品格和创造性感觉,以及文人画或者水墨画传统在今天转换的实例及其可能性。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迪奥·罗杰个人艺术作品展
· [专稿] 刘芯涛油画展
· [专稿] Galerie Laurent Godin
· [专稿] 韩国艺术家韩効昔先生个展
· [专稿] 阿特塞帝画廊版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