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大工业风景》系列之一
赵晓佳
当代艺术如火如荼的时候,置身东北的鲁迅美术学院却将低调练得越来越纯熟,这自然也会影响到鲁美培育出的艺术家,“隐身”锦州、安心创作的赵晓佳就是其中之一。进入圈子的中心成为焦点人物,对所有置身其中的人都充满诱惑力。赵晓佳选择将自己放逐边缘,这种心态被解释为“艺术家还是单纯点好”。
焦虑的不只是风景
赵晓佳介入当代艺术的一个最知名系列作品是“焦虑的大工业风景”,这个系列有着内在的递进逻辑,而递进的原因则来源于生活的触发。赵晓佳生活在辽宁省锦州市,那里是一个老工业基地。随着经济脉动的调整和体制改革,锦州的好多老工厂破产倒闭,一片片荒芜的工业区竖立在那里,与之前的喧闹忙碌形成鲜明对比。正是这些场景刺激了生活在这里的赵晓佳,从而也成为“焦虑的大工业风景”的触发点。
“废弃工厂区当然不会焦虑,焦虑的是人,我作品中的那些废墟表达的还是一种人格化、观念化的东西”。据赵晓佳讲,在这个系列中还是有些变化和延伸的。比如他提到那些工厂倒闭后面临着重新寻找出路的问题,其中就有一个叫做641的兵工厂倒闭后变卖了房产,变成了洗头房,变成了一个很底层、很生活化的场所。这前后的变迁引发出很多的思考,而这也成为他这个作品后来的系列延伸。由此可见,艺术家应该从生活的触发和感悟为基点,以此进行艺术创作和思考拓展,赵晓佳在内心中透露出的是一种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批判性。
“艺术家还是单纯点好”
北京作为中国最有活力的艺术中心之一,无疑有着很大的诱惑力,但是赵晓佳并没有要挤进这个中心的意思。“北京很好,但是对我来说有点乱。有时候信息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而我喜欢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这样会少受些干扰。”所以在艺术品管理运营方面的事情,赵晓佳就委托给了画廊。他认为艺术家就是要做好自己的创作,没有太多额外的精力去打理运营的事情。
而对于一直以来经常有人讨论的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的关系,赵晓佳表示,“作品创作出来之后,其阐释权就要归于观众,艺术家本人或者批评家都没有权力去强迫观众接受自己对作品的解释。”与此同时,他认为目前的批评家也不具备主导艺术市场和艺术圈的力量,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阐释有时候也和艺术家的初衷没有太大关系,指向不一样。作为艺术家,赵晓佳认为:“艺术家专心于画面上的东西就够了,至于很多的声音,你只能有选择地听取”。
未来艺术仍需完善深化
2008年对赵晓佳来说是一个忙碌的年份,上半年他在德国有一个展览安排,而英国的红楼基金会也在这个时段邀请他的作品展出。据赵晓佳透露,红楼基金会对艺术家的选择还是很谨慎,“他们对我的观察已经有几年了”。今年8月,赵晓佳的作品将在德山美术馆与国内的观众再次见面,9月份则有人物和风景的作品系列在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展出。赵晓佳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提升,“我想我还是会回归到手感上去,因为我的作品中情绪化的东西更多一些,而不是像有些艺术家的那些符号,以后我会将我的题材和创作进一步深化,这个语言的锤炼还是很重要的。”
处在非中心地带,但是赵晓佳却并非艺术的旁观者,“我对当代艺术还是很敏感”,也许,他那些“焦虑的风景”总有一天会成长为艺术界中不错的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