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猎手:爱德华·霍普

时间: 2016-12-26 19:41:45 | 来源: 美术报

首页> 资讯> 国际

上世纪30年代是美国现代艺术发展的特殊时期,在经济和社会政治剧烈动荡的同时,美国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抽象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竞争局面。马斯登·哈特利(Marsden Hartley)、乔治亚·奥基夫(Georgia O'Keeffe)、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 )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就在这一时期诞生。当时,画家们一方面通过画笔展现美国社会的真实图景,另一方面, 他们也在探索如何变革现有的民族艺术,构建新的民族身份。


爱德华·霍普 夜鹰 1942年

“什么是美国的艺术”这个问题困扰着当时的美国艺术家,促使他们开始用个人独特的视角重新思考现代主义的内涵。正在巴黎的橘园美术馆展出的“30年代美国经典绘画作品展”由橘园美术馆与芝加哥美术学院共同举办,是继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之后的一次巡展,展出超过50幅美国30年代的经典油画作品,呈现大萧条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绘画艺术。展览将至2017年1月30日。本期域外栏目介绍的是与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 ,1889-1975)这类画家急于表现与美国光辉的形象不同的爱德华·霍普忧伤、自省的艺术创作,管窥当时美国在经济、政治和美学方面的巨大改变,以及这些变化所引发的对现实主义的再思考。

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1882–1967),他以描绘美国当代寂寥的都市生活为特色。在1906年和1910年间,三次的欧洲旅游之后,他远离当时欧洲瞬息万变的绘画潮流,以及活跃在美国的抽象主义,一生致力于美国本土绘画特色的开创。

喧嚣之外的疏离与孤寂

他早期的创作以乡村风景为主并极力避免任何风景名胜,海洋、沙滩、岩石、灯塔、帆船、农房等,关注那些真正的乡土风景以及乡土建筑。1920年后,他将注意力转向都市生活,以描绘美国人日常生活为主,开始建立起霍普式的独特美学。

1925年,《铁道旁的房屋》,是霍普荒凉绘画的开端。整个场景出奇寂静,明亮的阳光照在房屋上,厚重的阴影笼罩着悲哀的气息,象征着因眷恋被现代文明抛弃的乡村生活而产生的失落感。

1942年,《夜鹰》的问世,霍普的绘画开始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霍普的经典著作。深夜的咖啡馆里,画中的四个人,虽共处一间咖啡馆却各自独立,背对着画面的人决然一人,一对男女似乎沉浸在各自的世界、而服务员的眼光却投向无人的远方。街上的空荡更显得这四个人的孤独。这幅作品成为后续无数的艺术家再创作的灵感来源。1966年,波普艺术家乔治·席格(George Segal)的情境雕塑创作出夜鹰式的疏离。1984年,奥地利艺术家戈特弗里德·郝文(Gottfried Helnwein)的画《绿日的碎梦》也源于此画。原作里的四个人,被置换为电影明星詹姆斯·迪安(James Dean)、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和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服务生则是猫王(Elvis Presley)。2005年,当代最为神秘的艺术家班克希(Bansky),以该作为原型,且在画中增加了自己的趣味,达成讽刺目的。从乡村题材转入城市,霍普画面的孤独愈发浓稠。作品中寂静的阳光、锋利的阴影、空荡的场景,孤寂的气息似阳光一样洒满画面,人物与场景常常精简到极致,用光线和构图营造出建筑与人之间的微妙情绪。

都市人孤独的内心图景

爱德华·霍普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喜欢绘画。年少时因为受到同学的欺辱,使他逐渐喜欢独处,从而令他在喧嚣之外能够注意生活中难以察觉的细节。他的很多作品,都以旁观者或偷窥者的视角,描绘一系列的加油站、汽车旅馆、街道、电影院、剧院等都市场景。画面上往往孤身一人,空旷的场景,看不清表情的面庞,似乎内心有着难以排解的忧愁。即使两人或者多人出现画面,每个人彼此间的距离都隔得很遥远,每个人怀揣着自己的心事,独自沉默。

霍普对社会日常生活的描绘,为美国绘画开创了独特的本土绘画面貌,并让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开始认识到美国的都市生活面貌。其中,他的妻子约瑟芬·霍普(Josephine Hopper)对霍普的影响最大,是她鼓励爱德华·霍普把目光从欧洲转向美国。她也是霍普一生绘画中唯一的模特,扮演作品里不同的女性角色,也是她将霍普介绍给博物馆、观众,使他成功跻身美国的主流艺术家之一。霍普很认真地听取约瑟芬的意见,更改自己的创作方向,他敏锐地描绘出当时美国人的内心图景,创造出独特的观看方式,使得他成为美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

后来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 )、罗斯科(Mark Rothko)、吉姆·戴恩(Jim Dine)、埃德·拉斯查(Ed Ruscha)、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理查德·迪本科恩(Richard Diebenkorn)、艾瑞克·费舍尔(Eric Fishle)等都深深受到霍普的影响。艾瑞克·费舍尔(Eric Fishle)沿着霍普对日常生活刻画的的步伐更是将霍普绘画里的孤独深化,描画美国中产阶级日常的生活场景揭露他们战后的孤独和焦虑。

流行文化的灵感和溯源

霍普对大众流行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最大的影响莫过于电影与摄影,而霍普对光线的运用是导演和摄影师最为着迷的部分。

霍普喜欢电影,电影给予他绘画的灵感。“当我没心情画画的时候我会在电影院待上一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他的绘画同样也影响了很多导演,还有希区柯克(Hitchcock)。希区柯克的电影向来以惊悚、恐怖氛围为主,这与霍普的绘画不无关系。相同构图、俯视、窥视,或者无意间偷窥的视角、相同光线的营造像极了霍普画里表现的那样锋利、热烈,产生一种压抑、紧张的气氛。除此,美国的公路电影也受到霍普的影响。

相比电影,霍普对摄影师的影响应该是更大的。有人曾评价霍普是从未摄影过的摄影师。无数摄影大师都拜倒于霍普式的美学,如罗伯特·亚当斯(Robert Adams)、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威廉·埃格斯顿(William Eggleston)、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罗伯·弗兰克(Robert Frank)、 史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等。

霍普绘画中特殊的构图和空间也是时尚摄影师的灵感源泉。意大利奢侈品牌芬迪(Fendi)2010秋冬广告大片、时尚界的老佛爷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受到爱德华霍普作品的启发,创造了一系列优雅的画面来表现芬迪品牌服装和独特的手袋。霍普绘画的特殊用色也给2015年普拉达 (Prada)的秋冬女装带来灵感。

霍普根植所在的社会,用艺术表达着个人的情感以及捕捉并描绘出整个时代的情绪面貌。

1967年,霍普死于画室中,他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人走室空,但阳光依然洒下,我的离开并没有改变世界的什么”。他并不知道,他走了之后,后世的我们从未停止用自己的方式向他致敬。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