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本到艺术,传承属于古根海姆的犹太人精神

时间: 2016-11-06 22:52:24 | 来源: 艺术市场通讯

首页> 资讯> 国际

在我们谈论现当代艺术时,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古根海姆,诸如古根海姆基金会、古根海姆博物馆、佩姬古根海姆。那么古根海姆究竟意味着什么?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或许就能明白了。

从资本到艺术的转变

古根海姆家族是一个有着阿什肯纳兹犹太人血统的美国家族。可追溯的家族最早的成员是于1847年到达美国的梅耶·古根海姆,该家族以其成功的采矿业及冶炼业而全球知名。19世纪,该家族拥有的财富位于世界先列。

但比起财富,古根海姆家族更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从第一代掌门人梅耶开始,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接受家族继承人培养的优秀下一代, 一直是古根海姆这个姓氏得以保持辉煌的根本所在。梅耶有着犹太人传统的重视教育的一面:鼓励孩子去欧洲游历,并进入家族企业实习;成年后,根据孩子的性格与能力,让他们负责不同的家族事务。

不过当第二代家族成员相继去世,家族的人力资本开始衰落。到第三、四代之后,时间更是侵蚀了家族的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家族资本,使得古根海姆家道中落。


古根海姆家族积累下的资本财富

庆幸的是古根海姆在教育上的重视没有白费,在穿越时间的长河后,家族后人把有型的金融资本变成了传世的艺术财富,使得这一家族再次复兴,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其中以梅耶的儿子之一:所罗门·古根海姆最为热衷。他在一战后逐渐淡出商界,投身于艺术品的收藏事业。1927 年,所罗门结识了德国年轻贵族女性希拉(Hilla Rebay),希拉对现代艺术的热情对所罗门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收藏方向转向现代艺术——这是古根海姆家族收藏事业的重大转折点,也为家族复兴打下了基础。

20世纪中期,一直被古根海姆家族忽视的女性后代踏入了世界舞台。佩吉·古根海姆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同于哥哥对于商业的敏感,她像叔叔所罗门一样对艺术更为着迷。在伦敦艺术馆,收藏了包括毕加索作品在内的抽象画和超现实主义作品,在二战时期的巴黎,她每天买下一幅画作,以帮助那些要逃离德国占领区的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她收集了上千幅作品,奠定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基础。


佩吉·古根海姆与画家马克思·恩斯特

当古根海姆家族退出企业远离商界、家族成员关系默默疏远时,唯一能够见证家族荣耀的只剩下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基金会。多年累积下来的社会资本成为家族和谐的纽带,也维持着家族的社会声誉与地位。21世纪的到来,则使这一家族完成了无形的社会资本到有形的金融资本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家族财富的重新创造。如今的古根海姆家族更多地是以艺术闻名世界,但听起来比财富为名似乎更动听。

基金会成立标志着转折

在犹太传统中,孩子第一次进学校总是先将用蜂蜜写在干净石板上的希伯来字母舔干净,希望他们知道学习是甜蜜而充满诱惑的。他们有一条万古不变的真理:财富可以被带走,唯有知识和智慧永不流失。近两个世纪,古根海姆一直奉行这犹太精神。

当家族传承到第三代时,守业似乎比创业更为重要。虽然第三代的男性有7人,但是只有丹尼尔的儿子哈里显示出对商业的兴趣和天赋,其余的人要么依靠先辈的成功享受生活,要么专注于艺术和社会科学等其它方面。哈里终于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唯一能承担起家族责任的人”。几经琢磨,哈里决定效仿洛克菲勒家族,将家族财富的大部分供各种各种基金会使用。他总是不停地提醒自己的子孙:这些基金会已经并将一直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追随到1937年,古根海姆基金会成立。奠基人所罗门·R·古根海姆因为热爱艺术,且收藏有大量抽象主义画作,便以自己的名字创立了基金会,目的是为了“在艺术上促进、鼓励、教育以及启蒙大众。1939年,古根海姆基金会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小型博物馆,名为抽象画博物馆,主要藏品是所罗门·R·古根海姆个人及其家族所收藏的作品。1952年,原小型博物馆迁至曼哈顿的新楼,藏品量大增,且正式更名为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以纪念其建立者。古根海姆基金会也开始成立受托管理委员会(Board of Trustees),负责日常运营与决策。


路易斯·布尔乔亚 蜘蛛雕塑

有别于其它艺文类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如同博物馆的“孵化器”,其独创的“古根海姆模式”在全球各地孵化以“古根海姆”为名的博物馆,在馆际之间建立大规模的藏品共享机制,并为各馆的经营与策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各博物馆在经营决策上享有独立自主,但对冠名和相关服务,要向基金会交付相应的费用。尽管针对这种模式,艺文界褒贬不一,但这无疑是一种以基金会运作博物馆等艺文类场所的独特经验。

博物馆成为家族的“新名片”

既然提到了基金会,那么也来系统的说说其下代表性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与传统定义上的博物馆不同,古根海姆博物馆更像是一个异军突起的非典型性私人美术馆,作为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为艺术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几乎成为古根海姆的另一张名片,从声名遐迩却又富有争议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就可看得出来。

打开古根海姆博物馆官方网站,按区域划分的导航条第一站便是醒目的红色New York,由此可见,古根海姆纽约博物馆是整个博物馆群中最为重要的一枚棋子。若是单单提到古根海姆纽约博物馆,也许有些对此不甚了解的人会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提到那个着名的像一只海螺的白色建筑,想必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哦!那个大家伙!”


古根海姆纽约博物馆

历史从来不会让真正伟大的事物蒙尘太久,1986年,古根海姆纽约博物馆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25年奖的殊荣;2009年,为了庆祝新馆落成50周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筹划了整年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一部首次放映的记录赖特施工情景的纪录片、展示赖特作品的特别展,该展创下该馆自1922年以来的参观人数纪录。本次展览名为“Frank Lioyd Wcenter: FromWithinOutward”,展出作品有绘画和建筑模型,还有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原始模型。据博物馆公关人员称,赖特展从5月15日到8月23日的87天展期里,共吸引了超过37万人次前来观看。

接下来是成名之路与纽约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同样是美国建筑师设计,同样是以博物馆建筑博得全世界瞩目,不同的伟大之处在于毕尔巴鄂馆拯救了一座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Bilbao)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走投无路之际,寄希望于发展旅游产业,在没有旅游资料的基础上,萌生兴建艺术博物馆之念,与当时正有意开拓欧洲市场的古根海姆一拍即合,随即有了今日被称为“造型奇美”的古根海姆毕尔巴鄂博物馆。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有了经营纽约馆的经验,加上当地政府的鼎力相助,硬生生地把一座颓城打造成为欧洲的艺术重镇:参观人数不到一年内就达400万人次,直接门票收入即占毕尔巴鄂市岁入的4%,而带动的相关收入则占到20%以上,自1997年落成以来每年都吸引至少100万人次参观,毕尔巴鄂一夜间成为欧洲家喻户晓之城、一个新的旅游热点。这段成功经历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因为艺术而复活的毕尔巴鄂也从此闻名世界。

除了上述两家博物馆,古根海姆分别在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均有开设分馆,其中的阿布扎比博物馆将于2013年开馆,其设计者仍为掀起毕尔巴鄂热潮的建筑师弗兰克·盖瑞。

古根海姆的全球化扩张

古根海姆能成为博物馆中的佼佼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全球化扩张有非同寻常的兴趣。从广告学角度而言,全球化脚步的迈开势必与品牌化有关,每一次开设新馆,无一不是以名建筑师为噱头,占据新闻头条为目的,继而让它的举动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连当年蓬皮杜艺术中心与其抢夺香港西九龙文化区建造分馆项目而对峙的花边新闻,都可以掀起读者的莫大兴趣:尽管那位相关人士对古根海姆表示不屑一顾,“我们与古根海姆档次都不同,我们属于世界级,他们不过是‘二流’”。这段讽刺性的发言也是因为与古根海姆有关,才会见诸报端,由此可见古根海姆品牌化策略的成功与见效了。


现任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基金会总监理查德·阿姆斯特朗(Richard Armstrong)

古根海姆真正开始商业操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托马斯·卡伦斯(Thomas Krens)当馆长以后,这与当时内外背景都有关,逐渐取消对艺术文化支持的国家政策与私人机构的赞助加入导致了古根海姆当初单纯的家族事业性质产生了变化。这位馆长的成功经营令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运营成了一个带有体制性的标准,接下来的文化输出则完善与模式化了这个标准,开拓疆域是接下来古根海姆要做的事情了。


前古根海姆馆长托马斯•卡伦斯

依靠强大的艺术品资本与早期建立起来的知名度,建立任何一个分馆的费用,基本上都是当地政府负担,而他们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只用提出自己的发展战略,打造国际文化品牌。作为西方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过去关注的视点放在西方的现代艺术上,特别是印象派后抽象艺术、非客观主义艺术的范畴,而现在关注全人类的艺术,又极大地拓展了艺术视野,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展览天地。古根海姆强调展览规模,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推出国际性的开发项目,与众多国际着名美术馆、博物馆合作,实行“强强联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合力发展。”

结语

一切都是死的,包括我们的肉体和财富,唯有精神是活的,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而艺术则是展示这一永恒的一种方式。这就是古根海姆家族所信奉的犹太人精神,也是家族在经过两个世纪的时间到现在依然具有影响力的原因。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