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ARTnews》与《Art in America》两大艺术杂志合刊幕后

时间: 2015-08-03 09:40:58 | 来源: artnet中文版

首页> 资讯> 国际

彼特·布兰特

媒体业常说的一句话是,在过去的10年间,这个行业的变化要比过去100年加起来的还要大。昨天爆出的《ARTnews》与《Art in America》两刊合并就是艺术类媒体对这句话最为生动的演绎。

你或许很难相信,在广播尚未问世之前,人们已经开始翻阅《ARTnews》(1902年创刊)和《Art in America》(1913年创刊)了,然而在互联网大潮中,这两本杂志的生存状况显然面临窘境。

细究起来,此次两刊合并一事颇为复杂,出版业大亨彼特·布兰特很有心计地将他旗下的艺术刊物出售给了《ARTnews》的母公司,借此成为了这家在波兰证券交易所上牌的联合企业大股东。我们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我深为敬重的两位同行——《Art in America》的琳赛·波洛克与《ARTnews》的萨拉·道格拉斯——在声明中含糊其辞所流露出的意思是,目前的情况的的确确不明朗。

现在看来,《ARTnews》将会以“主题特刊"的形式发行,虽然这个说法颇为诡异(我的猜测是它会被渐渐淘汰)。《Art in America》仍会坚挺,但是布兰特声明,合刊后的出版物将“着重于电子内容,以及在各个平台上进行报道的线上新闻"。这样看来,原本以艺术史内容为主导的《Art in America》也将不复存在了。

我们可以将此举视作出版行业板块迁移所带来的局部地震。只不过,艺术出版业有其特殊性所在。其中一条就是,绝大多数刊物都是有富人在背后撑腰的,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就像有钱人们热衷于收藏艺术品是同样的道理。

《Art in America》2014年1月刊

图片:Courtesy of Art in America

所以,艺术出版物格局的变化并不仅仅指向了纸媒的式微,也让我们看到一些有钱人价值观上的改变。这两本杂志都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

从《Art in America》的角度上看,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彼特·布兰特将他旗下几乎所有的艺术类杂志全部抛售一空,包括《Art in America》《Magazine Antiques》和《Modern》在内,但他却单单留下了《Interview》在自己手中,尽管后者和其他几本杂志别无二致,照赔不误。

内容偏重时尚娱乐的杂志《Interview》最早由安迪·沃霍尔创刊,而布兰特本人就是沃霍尔的脑残粉。在解读这项决定的时候,我们很难不联想到“沃粉"对价值高低的判断:与明星和时尚“勾搭"的机会当然是至关重要且值得捍卫的;不断更新和制造艺术观——这件事听上去就够老掉牙了,值得再考虑考虑。

如果换一种打开方式,站在《ARTnews》一方看来,我们就能够看到艺术行业本身的价值观也在变迁之中。这本杂志的前任出版人米尔顿·艾斯特罗(Milton Esterow)甚少出现在闪光灯下,他以《纽约时报》的“记者及文化新闻总监助理"入行,1972年正式接管了当时仍属于《华盛顿邮报》出版集团旗下,运营状况堪忧的《ARTnews》。

在艾斯特罗执掌大权的40年间,这本杂志一直保持谨慎的姿态与新闻化的导向。2014年,《ARTnews》被谢尔盖·斯凯特奇科夫收入囊中,他名下的Skates集团是一家立足于艺术市场分析的公司。“我热爱《ARTnews》,而且也对它的未来有一番明确的规划,请大家拭目以待",斯凯特奇科夫在此次发表的声明中如此说道。

近几个月来,关于斯凯特奇科夫四处忙于给《ARTnews》找下家的流言不断。因此,不管他口中的“一番明确规划"到底是什么,都不可能长远。实际上,整件事就像是艺术出版业被玩了一把,就像人们也会如此对待艺术品一样。

不管合并后的期刊未来的走向如何,结局都不会是乐观的。我们姑且将其看作是纸媒安魂曲中的一章吧。再品一品其中滋味,只不过是艺术领域的话语权渐渐地臣服于时尚与明星的世界,以及短期的经济利益罢了。

译:徐丹羽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