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行驶在大运河江苏无锡城区段
北京时间6月22日15时许,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场,随着落棰声响起,中国大运河项目以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它们是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世界遗产项目增至47项,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
首个跨国申报项目过关
这条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和这条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的申遗成功,打破了很多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认识。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不再是单体建筑,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
国际古遗址理事会在评估报告中对此次丝路申报的重要意义做出了阐述:三个缔约国进行跨国界提名是将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7年多合作努力以及更多年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这些首次申报的遗产将为未来丝绸之路系列申报奠定基础。
遗产不只是“古董”
世界文化遗产的时间关拓宽了。它不仅包括那些精美恢弘的古代建筑、古拙朴素的碑刻壁画,如今依然“活跃”的项目也可以获此荣誉。
大运河申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条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至今仍在使用着,每年这条河流的运量相当于4个京沪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议发言中表示,申遗8年,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大运河沿线的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
丝绸之路 新疆高昌故城大佛寺
“活态遗产”将规范利用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直言,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这两个项目的成功晋级,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
“一河一路”申遗的成功,只能算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出现了新里程碑和起跑线。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丝绸之路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将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利用规范”,平衡保护、管理和利用,让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大运河流淌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