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海外

被鲨鱼凝视——11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环保论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5-06 00:32:02 | 文章来源: FT中文网

博物馆楼顶上锈迹斑斑的鱼枪,在镜面上留下破裂的痕迹。破坏了原本的完整和平静,映在上面的脸孔也变得扭曲。雕塑家李晖的作品“海啸—鲨鱼”(右图)呈现了人类征服海洋的努力和力量,也暗示了其无法修复的后果。

以“鲨鱼与人类”(On Sharks and Humanity)为主题的艺术展,通过装置、雕塑、诗歌、影像等不同的视觉形式,呈现来自11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旨在以艺术行动及其理念的扩展,推广“保护鲨鱼,拒食鱼翅;拒绝过度捕捞,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公益目标。这一展览由侨福艺动主办,并得到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的协作,将于今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在摩纳哥海洋博物馆正式亮相。

“面对如今全球资本主义扩张,我个人持批评的态度。诚然,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极速的发展,但同时环境的破坏和社会不平等的深化成为了其代价。”中国资深策展人黄笃,在谈到他策展的“鲨鱼与人类”展览时,思考的是鲨鱼捕杀背后更深层的社会问题。“现代化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城市像是野兽一般贪婪残忍,追求更多的资本和权力。这让我心痛,让我感到孤独和无助。”

人类活动同样威胁着海洋生物的生存,全球每年有超过7000万只鲨鱼被人类以鱼翅交易为目的而捕杀。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鱼翅消费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相加,占全球鱼翅消费总量的95%以上。中国保护鲨鱼的意识和行动对于海洋生态保护意义重大。

“展览最终会在明年回到北京,”黄笃表示:“我们希望到那时候,受到海外巡展的影响,中国人会对这个展览更加重视,从而使我们的观念能够影响到更多中国人。”

黄笃对鲨鱼与人类之间关系的认识,最先源于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The Physical Impossibility of Death in the Mind of Someone Living)——在巨大的玻璃箱里,一只虎鲨大张着嘴浸泡在福尔马林中。他说:“这个艺术作品反射出动物面对死亡的恐惧和人性中残酷的一面。在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感动,我很难受。我自问,这感触从何而来,我要如何选择。”

“鲨鱼和人类”展览的主办方侨福艺动由香港侨福建设集团主席黄建华先生创立。展览最初的发起者是摩纳哥海洋博物馆,该馆通过黄建华先生的弟弟动员侨福集团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中,受到鲨鱼议题的严重性和世界性的感染,几方一拍即合,并将展览的名字由最初的“鲨鱼计划”改为“鲨鱼与人类”,以突出人与自然的互动性。

“黄老板(黄建华)确实是受到这个议题的感染决定去做这件事,这肯定是没有钱赚的、赔本的。他非常重视环保问题,我们现在在的这栋楼(侨福芳草地)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LEED白金认证的荣誉。鲨鱼问题只是一个起点,将来可能会扩展到空气和水的污染等其他环保议题。”黄笃很欣赏黄建华先生的远见和修养。“黄老板十分喜欢艺术,他很乐意利用自己的艺术家资源和海外关系去唤醒人们保护鲨鱼的意识。”

日前,“鲨鱼与人类”主题展览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在现场,参展油画《我们》(右图)引人注目。长三米宽两米的画布上是一只被扩大的鲨鱼的眼睛。观者在注视这幅作品的同时,也被想象中的鲨鱼所凝视。

中国人食用鱼翅的历史十分悠久,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曾载:“背上有鬣(liè),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如今,中国人承袭传统,十分注重“餐桌社交”,鱼翅作为古代八珍之一仍是现在宴席上首屈一指的高档食材。

然而,有研究表明,鱼翅羹不但无药用价值,甚至因为水银和其他有毒物质在鱼翅内大量积聚,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猎捕鲨鱼的过程是残忍的,渔民们将鲨鱼捕获后,会在甲板上将鲨鱼的鱼鳍直接切下,由于鲨鱼肉不如鱼翅值钱,渔民们会把鲨鱼抛回大海来节省渔船上的空间,用来装载更多的鱼鳍。而被切鳍的鲨鱼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随着野生救援等公益组织的宣传,中国人对于鱼翅消费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在电视上、地铁中,经常能够看到相关的公益广告及宣传片,体育、影视明星以及中国企业家都成为了“保护鲨鱼、拒食鱼翅”的形象大使。大型酒店连锁企业,如半岛酒店集团和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也纷纷在其旗下所有酒店餐厅停止供应鱼翅产品。

“我自己是吃素的,有十年了。我不吹高调,我不是环保主义者,我是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但是黄老板之前还是很爱吃鱼翅的,现在他不吃了,”黄笃说。

“鲨鱼与人类”是黄笃策展的第一个公益性质的展览,他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想要改变之前的展览模式,打破古板,变得有灵动性。这次展览的作品有雕塑、绘画、装置艺术、诗、纪录片、甚至是野生救援的公益广告。比如参展艺术家王鲁炎的作品《网》(右图),一张巨大的倒置的网覆盖了摩纳哥海洋博物馆的荣誉厅。游客们置身其中,通过这张网去观看其他的艺术作品,体会被束缚的恐惧和绝望。行为艺术家翁奋的视频作品展示的是赤裸的人与凶猛的鲨鱼共处一个空间,体现的是既危险又亲密的关系。海洋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的标本、模型和科学的数据,这些从生物学的角度解读了鲨鱼在地球上存在的现状和意义。而艺术品的力量在于其中有艺术家和观众的想象力和分析,在于感受和思考。”

“这次参展的全部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大部分还是青年艺术家。他们需要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因为这次展览的公益性,更愿意贡献作品,而且全部作品都是特意为此次展览而做。人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找像曾梵志这样更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其实,这次展览并不是要选出最优秀的艺术作品,而是要找到能够跟主办方一起做下去的艺术家,通过他们再去影响到其他艺术家。”

展览的第一站摩纳哥海洋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海洋收藏品和一流的科学实验室。“每年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多达700万人。我们的展览会持续半年之久,其影响力是可以想见的。”黄笃对此次展览的期望不止于参观的人数,他说:“在这些游客中,有20%-30%为18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对于教育和未来的发展会有深刻的影响。我明白艺术的作用是有限的,艺术不能解决问题。但至少,作为一个表达的窗口,观众的心里会有所感触。兴许这次行动就影响到了一些孩子,他们将来有可能就是环保主义者,政治领袖,那将意义重大。”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社会雕塑(Social Sculpture)——通过艺术来干预社会、影响人。这就是我们想要做的。”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