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海外

新加坡艺博会借道艺术重塑区域中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2-10 10:39:43 |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们正在创建的是一个视觉艺术的生态系统,”曾任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休闲与时尚项目总监的陈维德说,“这对整个艺术的发展很重要。”陈维德当年曾主持了吉门营房艺术区的改建项目,而他目前正以全新的身份投入到一个更宏伟的计划中——作为在建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馆长筹备新馆。国家美术馆预计于2015年建成开馆,其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5亿新币(约合25亿元人民币)。国家美术馆重点关注19世纪至今的新加坡和东南亚艺术,将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东南亚艺术收藏。这在新加坡是史无前例的。
        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使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特殊地位。这个人口刚过500万的国家素来以其成熟的金融服务著称,近年来,政府对文化艺术建设的扶持与投入不遗余力,可理解为新加坡吸引外资的一种软性策略。印尼藏家黄鸿仁表示,“对印尼艺术家来说,向外推广是很重要的。一系列活动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在东南亚,新加坡是最好的。”
        在位于樟宜机场旁的免税区内,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新加坡自由港是全球最大的免税仓储地,其服务对象是对艺术品和高端收藏品有特殊保管需求的机构与私人客户,可以享受7%的免税政策。新加坡自由港于2010年5月开港,由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开发,此举无疑提升了新加坡争夺亚洲艺术中心的竞争力。
        除了位于地下的仓库,新加坡自由港在地面还配有24间大小不一的展室,可供藏品展示,或举办展览。自由港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黄耀钏一再强调其高科技的安保措施。尽管保费高昂,黄耀钏透露,目前自由港内的场地已全被租用。 
        新加坡艺术市场缺乏自身内动力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表明,2012年新加坡的百万富翁比例居全球之首,虽然去年因算法改变排位有所下滑,但新加坡的离岸财富资产的增长幅度仍位列前茅。鲁道夫说,新加坡是“亚洲领先的私人财富管理中心”,而对于如何让这座城市发展为亚洲一流的艺术枢纽,“政府对此抱有坚实的愿景”。
        不过,伴随着香港亚洲艺术交易中心地位的崛起——每年拍卖行所成交的艺术品交易额,媲美伦敦和纽约。拥有相同税收优惠的新加坡正试图后来居上,但新加坡也具有天生的劣势。
        参与策划本届艺术登陆新加坡“东南亚平台”的马来西亚策展人SimonSoon指出,“东南亚艺术市场的实力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大多数收藏家都来自本地。”因此,这些藏家更了解这一区域艺术发展的状况,其收藏更具有针对性。
        然而,本地藏家对东南亚艺术过于集中或高度的关注也可能使其视野狭窄,对艺术的态度保守。中国艺术家陈秋林的装置作品《豆腐百家姓》今年入选参加“中国平台”,千高原画廊的总监刘杰表示,对这样实验性的作品,本地藏家鲜有问津,倒是来自欧洲和日本的藏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另一方面,相较于政府的硬件投入、强势引导和高调推广,新加坡民间的艺术环境和驱动力并不理想。孙达拉姆·泰戈尔画廊的老板泰戈尔称,新加坡无法受惠于自身的历史,“在这里,如果你要等(艺术自身)有机发展,可能会永远等下去。”瑞士著名藏家乌里·希克也表示,新加坡没有那么多艺术家吸引人们前来。 
        还有一些人认为,需求是无法制造的。经营东南亚当代艺术的画廊主瓦伦丁·威利指出,新加坡的艺术市场疲软,本地对艺术的兴趣平平,缺乏真正的内动力。最新消息是,小山登美夫画廊在结束日本艺术家风能奈奈的个展后,将于3月撤离新加坡。
        无论如何,不管是一个自然生长的生态系统,还是一个精心包装的营销方案,随着人们对东南亚艺术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新加坡在文化艺术上所做的努力与改变有目共睹。尽管它将一直面临着来自香港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竞争,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新加坡成为东南亚艺术中心的企图。或许,真正的挑战并非来自市场,而是其艺术的进取心、多样性与活力。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