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海外

新加坡艺博会借道艺术重塑区域中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2-10 10:39:43 |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1月15日下午,各方宾客云集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在第四届艺术登陆新加坡艺术博览会VIP预展当日,共计1.46万观众入场,刷新了该博览会自2011年创办以来的单日访客纪录。接下来的4天里,博览会的参观人次达到4.57万,较去年上升12%。在亚洲艺术尤其是新兴的东南亚艺术市场备受全球关注的背景下,新加坡强化了其作为东南亚艺术交易中心的地位。
        作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登陆新加坡一直以“我们是亚洲”为口号,其目的是让亚洲画廊和艺术家有机会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让亚洲当代艺术在其自身语境中被更好地呈现和诠释。
        博览会创始人及总监洛伦佐·鲁道夫认为,在全球艺术博览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雷同的今天,艺术登陆新加坡要充分发现和理解亚洲不同区域的多样化、差异和联系。“东南亚有很多出色的艺术家,”鲁道夫说,“这里的区域市场,比如印尼,其藏家的眼光和购买力都令人刮目相看。但公立美术馆的缺乏与市场结构的不成熟影响了本地艺术家的职业发展。”
        印尼著名收藏家林云强已是第四年光顾这个当代艺术博览会。预展当日,他一直逛到晚上9点展会结束才离场。他说,“我每年都来,这里是了解东南亚艺术最好的平台。”
        艺术加旅游整合撬动市场
        在本届艺术登陆新加坡,“亚洲区域平台”项目正是博览会的一个全新尝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中亚和中国台湾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台空间”首次亮相博览会,新加坡的枢纽角色更显突出。每个“平台空间”均由一位或几位该区域的策展人策划,挑选艺术家,再由艺术家的代理画廊来支持呈现。
        “中国平台”的策展人黄笃此次带来十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他看来,博览会的创新求变既顺应时势,也与新加坡政府整体的文化推动有关。黄笃说,“亚洲各个区域的文化竞争促使新加坡积极应对,从新加坡双年展到艺术博览会再到新的美术馆,文化作为经济重要的互补因素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这也是新加坡政府很有远见的地方。”
        2013年艺术登陆新加坡期间,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加坡旅游局与国家艺术理事会还联合组织了新加坡艺术周,以期整合艺术及旅游资源,吸引各界关注和参与,艺术博览会无疑成为了这一新项目催化剂。今年1月13日至19日,新加坡艺术周再度登场,除了重头戏——第四届艺术登陆新加坡和第四届新加坡双年展“如果世界改变了?”,遍布狮城的各大画廊展览,尤其是吉门营房艺术区的艺术之夜更是引人驻足。
        事实上,吉门营房艺术区亦得益于政府的规划。此地原是二战期间的英军营地,后经政府斥资约1000万新币(约合5000万元人民币)改造为当代艺术园区,于2012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邀请了近二十家国际画廊进驻,包括中国的香格纳画廊、日本的小山登美夫画廊、大田画廊、三潴画廊、纽约的孙达拉姆·泰戈尔画廊等。
        今年,林明珠画廊和新加坡当代艺术中心亦借艺术周的黄金档期在吉门营房开张。林明珠在上海和香港都设有画廊,她谈及她在十五年前来新加坡时与现在完全不同,但新加坡政府在新世纪初做了一个总体的文化规划,使这里的文化景观发生了巨大改变,于是她决定将第三家画廊开在新加坡,开幕展出的是来自亚洲和西方的当代抽象艺术。
        苏富比拍卖行自2001年起开始拍卖东南亚艺术品。在2012年秋拍中,香港苏富比的“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专场总成交额高达1.21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去年春拍,该专场成交率更高达96%。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