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美现代艺术博物馆设盲人场 观者可伸手触摸雕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02 09:55:56 | 文章来源: 新闻晨报

 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内,双目失明的芭芭拉·阿佩尔坐着轮椅,伸手触摸一件毕加索的雕塑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

现代艺术博物馆每个月迎接一批视力受损者,让艺术向导带领他们欣赏艺术之美。

发挥想象力“视觉化”

阿佩尔现年62岁,热爱艺术,曾是一名珠宝设计师,十多年前突然失明。她告诉法新社记者,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洞察艺术”项目把她和生命中占据重要部分的艺术世界重新联系起来。

她说:“通过这一项目,我与以前一贯喜爱的东西仍然连在一起,那些东西给了我众多激励。”“洞察艺术”最近组织的一次活动是参观“发明抽象,1910—1925”展。鉴于大部分展品为绘画作品,博物馆方面不允许触摸。阿佩尔等大约20名参观者只能依赖向导的描述,然后发挥想象力,去视觉化瓦西里·坎金斯基、卡济米尔·马莱维赫等20世纪早期艺术家的抽象作品。

每经过一件展品,参观者都要驻足一段时间,听向导珍妮弗·格雷仔细描述,再一起探讨作品的含义。

向导都是艺术家

负责现代艺术博物馆残疾人项目的卡里·麦吉说,博物馆20世纪70年代首次邀请盲人参观雕塑展,随后逐渐拓展至让他们参观画作等不允许触摸的作品。

麦吉说:“我们经常集思广益,尽可能地让参观变得多感知性。”譬如,当让失明者“看”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著名画作《呐喊》的一个版本时,向导先让大家张大嘴巴、双手掩面,模仿画中人物的姿势。

这些特殊参观者的向导都是现代艺术博物馆外请的艺术家。对他们而言,为视力受损乃至失明者介绍作品也拓宽了自己的视角。

向导之一德博拉·戈德伯格说:“那有助我更好地观察作品,因为我必须用一种更便于识别的方式描述它。他们总会发现一些我们往往忽略的东西。”

“只要用心就可以看见”

不过,相对听画而言,阿佩尔觉得,还是触摸雕塑作品那种直接的联系更美妙。

参观完 “发明抽象,1910—1925”展览后,博物馆工作人员带着阿佩尔参观毕加索作品展。展品包括立体主义发展前期的一件作品——毕加索初恋情人费尔南德·奥利维耶的青铜头像。

阿佩尔的双眼盯着天花板,神情专注。当左手摸到高挺的鼻梁、突出的颧骨时,她不禁轻呼:“这是她的脸,就在这儿。”她的丈夫巴里建议说:“感受一下她鼻子的线条。”

阿佩尔说:“听完别人的描述,再去触摸,它就变得真实起来。我仍然在‘看’,仍像以前一样欣赏艺术品。只要用心,就可以看见。”

黄敏(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