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北欧的艺术人士在威尼斯聚会时,针对一些超级国际大展漠视青年艺术家的现状,提出建立一个崭新的双年展的设想,由此以鼓励推动欧洲的青年艺术,这个双年展被命名为欧洲宣言展,暨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
沃特斯黑Waterschei开幕之夜
宣言展在创始之时并没有选择一个固定的地点为展览的展场,而是每一届都在不同的欧洲城市举办。由此,宣言展也被称为“游牧(Nomadic)”的双年展,其意图是要从欧洲当代艺术和文化集中的中心城市出走,去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宣言展自1996年诞生之后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成功举办9届。自1996年以来,宣言展依次在鹿特丹(1996),卢森堡(1998),卢布尔雅那(2000),法兰克(2004),圣塞瓦斯蒂安(2006),特伦蒂诺 - 南蒂罗尔(2008年),穆尔西亚与北部非(2010)和林堡(2012)举行。其中第四届展览城市选在德国的法兰克福,这一选择曾引起了争议,因为展览的本意是要避开大城市,而法兰克福显然在欧洲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支持的专家认为,法兰克福只是一个欧洲的商贸城市,其在文化上仍属边缘,这种观点最终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事实上,在这届双年展中,策展人也确实选择了不少利用法兰克福的商业特色来创作作品的艺术家。例如,瑞士艺术家Christoph Buchel在得到展览的邀请后,将参展权拿到互联网上拍卖,从1美元叫到15099美元成交,由此来批判今天展览的商业性和市场价值。另一位德国的艺术家Dirk Fleshman的创作品方案是在展地设置一座小餐厅,邀请20位参展的艺术家将他们获得的参展费250欧元投资,使艺术家转化为生意合伙人。这些就地衍生的创作主题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倪海峰《平行生产》
宣言展的起源基于90年代初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是在冷战结束后对欧洲一体化的文化上的后续推动。自开始以来,宣言展就成为欧洲的一个重要文化旅游平台,专注于促进欧洲文化和社会城市之间的对话。历经八届,宣言展已发展成为一个灵活和移动的结构,能够不断改变和重塑自己。还以第四届法兰克福展览为例,这次展览有20多国的80位艺术家参加。在展示的过程中,这些艺术家除了使用各美术馆场地以外,还利用了机场、车站等许多公共空间,由此以介入城市,主动和城市生活发生关联。与此同时,由于宣言展的宗旨是支持青年艺术家,所以从法兰克福展开始,展览就开通了网络平台来鼓励各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并建立了艺术家资料库。这些年轻艺术家的资料会在展览时展出。这些附属交流活动使宣言展成为一个融艺术展览展示、学术研究、城市生活和推动艺术家成长的系统性平台。
欧洲宣言展是由宣言展基金会发起并举办,其设在阿姆斯特丹总部的常驻团队由双年展多方面的组织骨干组成。基金会在每一届宣言展的初始筹备阶段都会任命新的艺术指导或策展人团队,他们和宣言展永久团队的艺术专家合并成个单一的,高效的执行团队,以组织和邀请艺术家来参加双年展。除了双年展地缘政治的流动展览模式,这种创新的不断变化的策展模式也成为它不断变化和重塑的内在动力:在从一个展览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的过程中,宣言展鼓励邀请的策展人和艺术家以开拓创新的方式工作,支持他们使用新的当代艺术的展示和创作模式,加强他们的艺术实践与社会的政治景观寻之间的联系,由此回应新的位置和工作结构所带来的挑战。
《17吨》展中的土耳其跪垫
今年六月开始展出的第九届宣言展选择了位于比利时林堡Waterschei的一座旧矿业大厦里,这是宣言展首次只使用单一地点。这座矿业劳动人民大楼的建筑面积约为25.8万英尺,是林堡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在城市工业的低迷时期,它也依然在照常运作。在这里,城市的房屋、道路、河渠都曾经与煤矿、煤矿英雄以及工业衰落紧紧联系在一起。正是出于对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整体思考,展览的艺术指导Cuauhtémoc为第九届宣言展引入了煤矿概念,旨在强调煤矿业对于林堡的社会历史和当下的影响。第九届宣言展命名为“现代深处”,它要回溯的不仅是当地煤矿业对现代艺术和生活的影响,还希望艺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唤起过去的美好,艺术的作品和展览既是观念的、当代的,又是具有历史关怀的,以及与经典相一致的。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邀请35位国际当代艺术来创建新的作品,把林堡区域范围内的问题与全球性问题联系起来讨论;第二部分提供了一个从19世纪和20世纪的与煤矿有关的艺术作品的概述,以展示出每矿业对于艺术的历史影响;第三部分重点向本地和国际观众从文化的角度展示林堡的采矿业给当地留下的丰富的遗产。宣言展会持续到9月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