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电影和光艺术家安东尼·麦考尔近作在德国展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6-08 10:02:06 | 文章来源: cafa.com.cn


 

客居纽约的英国艺术家安东尼·麦考尔(Anthony McCall)今夏在德国有两项个展同时进行。2012年4月20日在柏林汉堡车站当代艺术美术馆(Hamburger Bahnhof Museum)开幕的以《纯粹雕塑的五分钟》(Five Minutes of Pure Sculpture)为题的展览是他迄今为止最大型的美术馆个展,安东尼·麦考尔将美术馆充满历史感光线充足的大厅变成了广阔的大黑箱,里面只有着迷雾和他奇异装置的光线,展览将持续到8月12日结束。2012年5月5日在科隆托马斯·詹德画廊(Galerie Thomas Zander)开幕的以《中途遇见你 之二》(Meeting You Halfway II)为题的展览将呈现他近期创作的光装置和纸上作品,作品中他将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延续至今的概念化严谨与令人过目难忘的检视体验相结合,展览将持续到6月20日结束。目前安东尼·麦考尔正在创作受英国文化协会委托的雕塑,该作品将成为伦敦2012文化奥林匹克的一部分。

安东尼·麦考尔1946年出生于英国圣保罗的克雷,1973年起他移居纽约。他的作品游走于平面设计、电影、行为艺术和流动雕塑之间,探索和重新界定观者与作品之间的联系。在艺术媒介界限开始日渐模糊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安东尼麦考尔作为“伦敦电影制作人联盟”(London Film-makers Co-operative)的灵魂人物之一,以实验电影人的姿态成为英国最早的前卫艺术家之一。他早期作品以元素极简化的户外演出记录为主,“火焰”成为了其当时作品中使用最多的视觉元素,由此他开始了对“光”的追逐。自移居纽约之后,安东尼·麦考尔着手“固体光”(Solid Light)系列影像构思并于1973年创作了其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以线勾勒锥形》(Line Describing a Cone)。该作品以简单的投影形式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流动光束雕塑。投射光影在朦胧暗室中自由地放大、缩小和摇摆,由最初的“点”,渐进至“线”、“面”,直至三维的“体”。安东尼·麦考尔解构影像的基本要素:没有背幕,与空间浑然一体,光线的功能由传导转向主导,观众置身装置中的行为改变着光的形状与方向,因此成为“参与者”而不仅是“观赏者”。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退出艺坛后,安东尼·麦考尔自2003年起才复出创作,他的作品以数字动画曲线和波为特点并以数据可视化来阐释美学。安东尼·麦考尔在柏林汉堡车站当代艺术美术馆(Hamburger Bahnhof Museum)的展览集合他的七件大型装置作品,第一次纵横展示他近十年来的创作。起初艺术家设计水平展示装置,后来他改用投影机从十米高的天花板向地面投射光束,作品也开设互动空间,观者可不仅可以在外围欣赏也可以自由穿行于这些形式之中。安东尼·麦考尔在科隆托马斯·詹德画廊(Galerie Thomas Zander)展出作品《中途遇见你之二》(2009)和《阵痛》(2011)都采用了擦拭式的结构和电影中连续剪辑的效果,视觉上强调平行的动作并逐渐以次递场景取而代之。观众可以进入到装置中不同寻常的身临其境,另一方面而言,安东尼·麦考尔反映了信息时代的人类环境--沉浸于数据光束之中。同时他的固体光电影可以看做是对这一现状的逃离现实和品鉴分析。伴随着安东尼·麦考尔光装置的还有他的绘画作品《阵痛》(2012),艺术家本人把这些作品称为他装置的“足迹”,这些二维的形式在周期的不同时刻为艺术家所捕捉并选择呈现在最小幅的绘画中。顺序观看这些绘画,装置的概念性也就一目了然。安东尼·麦考尔的作品以异常连贯的形式反映了时空和运动的参数,并通过不同的媒介来定位装置在电影和雕塑之间的交集。

 

自复出之后,安东尼·麦考尔先后于2004年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2007年底至2008年年初在英国蛇形画廊举办回顾展,2009年在斯的哥尔摩当代美术馆,2009年在米兰Hangar Bicocca当代艺术空间举办个展,展品涵盖其各个时期的作品,包括此前从未公开的绘画、研究、乐谱、图片和相关文献等等,全面展示其艺术思考和创作轨迹。安东尼·麦考尔作品更为众多国际知名艺术机构收藏包括英国泰特美术馆、纽约当代艺术美术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巴塞罗纳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现代艺术美术馆等等。

展览信息来源:
柏林汉堡车站当代艺术美术馆(Hamburger Bahnhof Museum)
托马斯·詹德画廊(Galerie Thomas Zander)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