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女王画廊举办史上最大达芬奇人体解剖素描图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5-04 17:38:15 | 文章来源: 艺术国际

英国白金汉宫的女王画廊将举办达芬奇人体解剖素描图展,这一幅便是其中之一 (真是了不起啊)

达芬奇绘制的头骨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头骨图像对比

达芬奇绘制的躯干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躯干图像对比

达芬奇绘制的嵴骨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嵴骨图像对比

达芬奇绘制的胎儿素描图与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胎儿图像对比(zt)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日报道,本周,英国白金汉宫的女王画廊将举办史上最大的达芬奇人体解剖素描图展览。一生之中,达芬奇留下大量有关人体解剖的笔记和素描图,解剖素描图的精确度也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

15世纪80年代,达芬奇从故乡托斯卡来到米兰,开始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绘制人体解剖素描。这种素描已经超出了普通绘画创作的范畴,并非在画布上混合各种颜色那么简单。他希望了解人体结构,寻找描绘人体的更理想方式。1507年,达芬奇继续进行解剖学研究。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

1510年至1511年冬季,达芬奇与解剖学教授马尔坎托尼奥-德拉-托雷共同就职于帕维亚大学,期间共对20具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达芬奇一直计划对人体机械学进行完整论述,不幸的是,直到去世,他也未能达成这个心愿。1511年,达芬奇所能获得的用于解剖研究的尸体数量骤减。他的好友托雷最后死于瘟疫,米兰也饱受战火摧残。后来,达芬奇逃到助手弗朗西斯科-梅尔吉的乡村别墅,继续进行解剖学研究。

达芬奇一直希望了解人体的构造以及运转机制,1519年去世时,其有关人体的论述并没有完成,科学论文也没有出版。基于保留下来的文献资料,临床解剖学家认为达芬奇绘制的解剖图精确度领先所处时代几百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解剖图仍能帮助我们了解人体。

500多年前,达芬奇靠着一双手绘制了大量令人不可思议的人体解剖素描图,精确度与现代数字成像技术不相上下。在一本年代可追溯到1498年的笔记中,达芬奇绘制了一系列头骨素描图。为了绘制这些素描图,达芬奇将面部前端切掉,暴露出下面的构造。在不破坏骨骼的情况下完成切割并非易事。为了让后人了解整个过程,他还特意绘制了所用解剖刀的图画。

英国华威大学临床解剖学教授彼得-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人体素描图的精确度与当前任何科学画家绘制的图像不相上下。亚伯拉罕斯说:“如果你真正了解人体解剖学结构,你能够观察到头骨上的所有小洞。达芬奇绘制的解剖图拥有令人吃惊的精确度。他是一位非常细心的观察者,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也是一位非常谨慎小心的科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他将实验发现付诸笔端,所绘制的素描拥有惊人的准确度。”

亚伯拉罕斯指出,达芬奇绘制的一幅女性躯干素描精确度极高,是他对人体细心观察的结晶。素描图中,肝脏的位置距离这位女性的右侧乳房下方不远,所拥有的尺寸说明这位女性可能患有肝病。不过,这幅图像中的子宫显然是错误的,让人不免联想到母牛等动物的子宫。这种错误说明当时很难获得女性尸体,达芬奇只能利用动物解剖的发现推断人体构造。在这幅素描图的右臂上存在一个指印,应该就是达芬奇本人的。

达芬奇绘制的嵴柱素描据信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嵴柱进行准确描述。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准确描绘了嵴骨的曲度和倾斜度以及嵴椎骨之间的结构。这幅素描足以奠定达芬奇在解剖学研究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幅二维图像,它的精确度与当前的任何嵴骨图像不相上下。

除了嵴骨素描外,达芬奇的很多人体解剖图都推动了解剖学研究的疆界。除了头骨外,他对人体内的所有骨骼进行了解剖研究并留下珍贵的文字记录。亚伯拉罕斯表示达芬奇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这些才能帮助他了解人体的构造和运转机制。他说:“这种机械学和工程学研究方式在过去五六十年的外科领域一度非常流行。”

尽管人体解剖素描图拥有惊人的精确度,但由于处在中世纪,达芬奇无法摆脱一些观点。例如,他认为人类的生殖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与植物类似。达芬奇在笔记中写道:“所有种子都有一个脐带,在种子成熟后断开。类似地,植物也有子宫和隔膜,种子在荚状子宫内发育。”在描述胎儿的素描图中,达芬奇笔下的子宫像花瓣一样打开。

去世时,达芬奇有关人体解剖学的论述还没有完成,素描图留给他的助手梅尔吉。可惜的是,一些具有突破性的观察发现不幸遗失,例如有关血液如何流向心脏的观察发现。亚伯拉罕斯等解剖学家认为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素描领先他所处时代300年,精确度甚至超过19世纪的《格雷解剖学》。直到最近,3D数字成像技术获取的图像才在精确度方面超过达芬奇的双手和眼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