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的传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20 16:32:3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收藏史里,没有人会忽略佩姬(Peggy)这个名字。

1979年12月23日,佩姬·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在威尼斯附近的一家医院悄然离世,享年81岁。她的骨灰被葬在威尼斯自己的公馆后花园中,埋在她心爱的小狗墓旁。世人都知道,这些忠实的小狗们陪伴了佩姬的晚年,人们常常唏嘘,也许它们才是佩姬此生真正的“爱人”。

佩姬的一生过于传奇,她的独特性格与对艺术的热情曾令世人难以为她定义。然而,她留给后人的收藏却早已成为传世经典,几乎涵盖了20世纪所有重要艺术流派及代表艺术家,她更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波洛克最早的推动者。如今,人们不仅喜于回顾佩姬不羁的一生,更将她视作20世纪最富远见的收藏家之一。

忧伤的童年

1898年8月26日,佩姬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瑞士裔犹太家族——古根海姆家族,出生时名为玛格丽特·古根海姆,佩姬是父亲送给她的小名,索罗门则是佩姬的舅舅。古根海姆家族是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冶金工业家族,1918年家族财富已排名美国第二。尽管出生环境十分优越,佩姬依然认为自己的童年十分不幸,她曾在传记中写道:“我的童年一点也不快乐,甚至没有任何愉快的回忆。”

佩姬的父亲本雅明是古根海姆家族八兄弟之一,经常在海外经商,情史不断,佩姬的母亲则出生于纽约银行世家。年幼时,佩姬与父母曾搬到纽约72街,与洛克菲勒家族互为邻居。佩姬很爱自己的父亲,却绝望的发现父亲的情人接连不断。1912年2月14日,佩姬的父亲乘坐著名的铁达尼号遇难时,仍与情人在一起旅行。

事实上,佩姬的父亲在去世前,经济状况已经十分糟糕。1911年,本雅明搬到巴黎生活,名义上是为了打理与埃菲尔铁塔升降机有关的生意。然而,本雅明的生活挥金如土,实际上却是自己的兄弟们在悄悄买单,这一切都不为佩姬及她母亲所知,当时的佩姬住在纽约圣瑞吉大道一间十分宽敞的公寓中。最终,母亲发现真相,悄悄保留了自己的财产,带着几位仆人搬到一间租金更加便宜的公寓。佩姬的父亲遇难后,他的财产所剩无几,根本没能为自己的家庭留下什么。因此,佩姬并非如众人所以为的是一名继承丰厚家业的富家女。

佩姬的不羁性格据说受到一位高中老师的影响。毕业后,佩姬试图学习一些生存技能,在尝试了打字和速记后还是放弃。1916年,她搬至公园大道开始独自生活,但性格上的反叛已日益显露。出生犹太家庭,佩姬曾在十分重要的犹太教赎罪日跑去买家具,结果母亲拒绝为她付账。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佩姬获得了一份为新士兵采购制服的工作。1919年,佩姬21岁,终于继承祖父去世后留给她的财产,这并非一笔巨额遗产,但还是给予佩姬经济上的独立。佩姬立刻与未婚夫分手,并开始横穿美国旅行,从尼亚加拉大瀑布一直到墨西哥边境。1920年冬天,她终于对旅行感到厌倦,并开始打算为鼻子整形。许多传记中都曾提到,佩姬痛恨自己的长相,尤其是鼻子。她从小就感叹自己长得不够美丽,不会有人爱她,因此,对美的追寻也成了她毕生的梦想。后来,佩姬确实做了鼻子整形手术,但并不十分成功。此后,佩姬还做过牙医助手的工作,又来到一位亲戚的书店帮忙。在那里,佩姬戴着珍珠项链、穿着昂贵的外套为书店扫地,整理书籍,并因此结识了一批来自欧洲的先锋知识分子,也开始了解现代艺术。应当说,此时的佩姬对文学与艺术了解尚浅,一次在摄影师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雷茨(Alfred Stieglitz)家中,朋友把一副抽象画拿给佩姬,佩姬还不晓得应该从哪个角度来看。但也正是在这家书店,佩姬发现了她的新“爱人”——欧洲。

巴黎的波西米亚时光

佩姬来到巴黎时年仅23岁,在这里,她着实度过了一段自由奔放的时光。她渴望了解一切,感受一切。1920年代的巴黎充满波西米亚气质,是大西洋两岸知识分子向往的文化之都,夜夜笙歌的艺术家与文学家们将巴黎渲染成一派战后的迷离繁荣。佩姬与作家劳伦斯·威尔(Laurence Vail)相遇并结婚,在蜜月旅行中,佩姬认识了伯爵夫人路易莎·卡萨地(Luisa Casati),后者是一位米兰工业家的女儿。三十年后,正是路易莎将自己在威尼斯未完成的公馆卖给了佩姬,成为佩姬的宅邸,并在那里展示自己的收藏——也就是我们今天参观的威尼斯古根海姆博物馆。

佩姬的第一任丈夫劳伦斯虽是作家,偶尔也作画,却是一个十足的酒徒。佩姬在自己的传记中将之讽刺为“波西米亚国王”。两人新婚不久便不断争吵,劳伦斯还曾把果酱泼在佩姬头发上。但最让佩姬受不了的是劳伦斯在街上殴打佩姬。佩姬在传记中曾回忆道:“有一次他把我摁到浴缸的水里,我几乎要窒息过去了。”

虽然这场婚姻并不愉快,佩姬与劳伦斯还是有了两个孩子。当时住在法国的佩姬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服兵役,不得不来到国外生产。因此,佩姬的大儿子麦可(Michael Cedric Sindbad Vail)1923年出生在英国,而小女儿佩金(Pegeen)则于1925年出生在瑞士。佩金后来也成为一名画家,却不幸早亡,为佩姬的一生平添了痛苦。

这段时期,佩姬主要在巴黎和意大利居住,她在巴黎雷耶大街(Rue Reille)购买了一间公寓,又在南部蓝色海岸拉旺杜附近购买了一栋别墅。巴黎的生活,使佩姬逐渐融入当时十分活跃的艺术家与文学家圈子,她的好友包括康斯坦丁·布朗库西、马塞尔·杜尚、詹姆斯·乔伊斯夫妇、安德烈·马松等。佩姬在巴黎的生活充满波西米亚风情,她在当时十分有名的时装设计师保罗·布瓦莱(Paul Poiret)处购买裙子,然后让摄影师曼·雷(Man Ray)为她拍照,此外她与超现实主义及达达艺术家也相交甚密,绯闻缠身并不困扰不羁的佩姬。

1928年,佩姬与一名英国作家约翰·赫尔姆斯(John Holms)相遇,并来到伦敦与他一起生活。约翰已婚,并且酗酒,但以颇具天分著称,虽然其生平只出版过一本小说与一本诗集。约翰成为佩姬的精神导师,在约翰的指引下,佩姬开始了解普鲁斯特、塞利纳和莎士比亚。这段时期,佩姬也在与劳伦斯争夺子女的抚养权,佩姬最终获得女儿的抚养权,并于1930年与劳伦斯离婚,然后与约翰返回巴黎。可是约翰酗酒过量,1934年死于一场外科事故。人们相信佩姬曾疯狂的爱着约翰,而佩姬则在处理了他们共同居住的巴黎公寓后,在回忆录中淡淡写道:“我最终感到释怀:与约翰的生活从此不再留下任何痕迹。”

1936年,佩姬认识了另一位作家道格拉斯·加尔曼(Douglas Garman),佩姬鼓励道格拉斯放弃其他活动,专心写作,但是道格拉斯的共产主义情结却吓坏了佩姬,佩姬很快与他分道扬镳。1937年,佩姬的舅舅索罗门·古根海姆在艺术顾问希拉·瑞贝(Hilla Rebay)的建议下,在纽约成立了古根海姆基金会,专门进行现代艺术收藏。于是在1938年,佩姬也在伦敦成立了自己的画廊——“青年古根海姆画廊”(Guggenheim Jeune)。从此,佩姬才算真正走上了收藏之路。(文/何蒨)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