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新华社评选出2010年国际十大文化新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03 17:51:16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一、电影业3D潮流势不可挡

自今年年初开始,引领世界电影发展的好莱坞掀起一股拍3D大片、或将2D影片转换为3D影片的风潮。3D影片以独特的视觉效果赢得众多影迷追捧,其高票价也拉动票房增长。一些电影公司纷纷谋划3D战略,视其为新的票房增长点。继去年底《阿凡达》全球热映以来,今年电影业的3D潮流势不可挡。

二、“瓦瓦祖拉”南非世界杯“一吹成名”

6月11日至7月11日,南非世界杯期间,响彻全场的“瓦瓦祖拉”将灿烂的非洲文化展示在人们面前。非洲“桂冠诗人”用豪萨语发出的召唤,精彩的非洲民族舞蹈,还有那只推着超大足球、被认为滋养肥沃了土地的硕大屎壳郎……各种代表非洲文化的元素在短短30分钟开幕式上紧紧抓住了世人眼球。“瓦瓦祖拉”不仅给人以震撼,强化了非洲印象,它还入选了2010年十大热门英语词汇。

三、发展中国家呈现申遗“热”

7月25日至8月3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西利亚举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高度热情,不仅在39处申报项目中占很大比例,在新增的21处新世界遗产中也占了三分之二份额。用大会主席、巴西文化部长茹卡·费雷拉的话说,发展中国家是本届大会的最大赢家。然而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遗产保护问题。此次大会审议的30多处濒危世界遗产中,绝大部分都在发展中国家。在申遗热情高涨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保护遗产是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新闻周刊》“贱卖”浓缩纸媒危机

8月2日,美国音响器材大亨悉尼·哈曼以1美元将新闻类旗舰刊物《新闻周刊》购进,堪称今年传媒界最引人注目事件之一。2007年以来,《新闻周刊》连年亏损,负债额高达7000万美元。《新闻周刊》的处境是许多传统纸质媒体的缩影。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再加上网络等新媒体冲击,包括《新闻周刊》在内的纸媒普遍遭遇广告收入下降、发行量下滑、读者群转向新媒体等问题,经营举步维艰,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五、米高梅破产警示电影业

11月3日,因缺少佳片力作、累计债务达40亿美元,已有86年辉煌历史的好莱坞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宣布破产。好莱坞电影工业变革中,米高梅步伐迟缓,不能推出迎合新时代观众的影片。其单纯依赖票房的经营模式也已落伍,竞争对手们早已开始通过发行DVD、电影图书和纪念品获取可观利润,并形成融合影视、网络和经纪公司等多产业的传媒集团。曾推出《乱世佳人》《007》系列等大批经典影片的米高梅此番倒下,带给电影产业更多的是警示。

六、中国藏家天价购瓷瓶引争议

11月12日,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在伦敦一个小型拍卖会上以4300万英镑被一名中国人拍走,加上佣金和增值税,总身价约合5.5亿元人民币。瓷瓶的竞拍者都是中国内地商人,英国媒体称之为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中国网民则骂声一片,认为中国人“自相残杀”让外国人得利。天价瓷瓶反映了近年来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中国文物投资热。在“买瓶雪耻”的表象下,中国富豪看上的仍是其巨额增值空间,希望能从中获利。

七、秘鲁与美国了结百年文物账

11月中旬,秘鲁政府和美国耶鲁大学多年的文物之争今年终于有了了断。根据双方签署的一份协议,被“借走”百年之久的4万多件秘鲁马丘比丘古城文物终于归家有望。流失文物追索是所有文物大国面临的难题。近百年来,秘鲁政府通过政府、民间等渠道,从未放弃追讨这批文物。用秘鲁文化部长胡安·奥西奥的话说,此事意义不仅在于考古研究,更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文物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文物重返故土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诉求,更体现了人类文明理念的回归。

八、用户“给力” 推特“成人”

12月初微博网站推特(twitter)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推特推出4年多,用户超2亿。今年新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比尔·盖茨、“老虎”伍兹等1亿多用户。有人评论,2010是推特“成人”之年。实时、便捷、短小,如今推特这只“小鸟”的啾鸣声已遍布全球,不仅荟萃了午饭吃啥、周末去哪和明星八卦等包罗万象的信息,也发展成为国家领导人表达观点、世界突发事件首发的平台。难怪谷歌、雅虎和微软这些网络巨头不惜重金与推特联手,将其实时信息纳入各自的搜索结果。

九、电子书迎来新里程碑

12月15日,首届纽约电子书峰会召开。苹果公司的iPad自今年4月3日在美国上市以来全球热销,7月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销量首次超越纸质书,谷歌12月6日开设网上“电子书店”,拥有美国最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的《纽约时报》明年初将为电子书推出小说和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所有这些都昭示着阅读在2010年已真正进入电子时代。

十、纪念大师掀文化热潮

今年适逢数位世界级文化艺术巨匠诞辰或祭日的整数年,从世界文学巨擘托尔斯泰的百年祭日,到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150周年诞辰,从奥地利举办3个月“贝多芬音乐节”庆祝“乐圣”240周年诞辰,到波兰2010“肖邦年”纪念“钢琴诗人”200周年诞辰,各国纷纷举办文学讲座、音乐会、展览等一系列纪念大师活动,在世界各地引发文化热潮。生前,大师们用文学和音乐感动世界;身后,他们的作品和精神依然璀璨。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