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现代主义》(Altermodern)展览海报
再没有哪个名词如“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一般,受到理论界如此地偏爱和错爱。当人们仍旧不倦地对其解读或误读时,泰特英国美术馆(Tate Britain)却索性宣布:“后现代主义已死”,取而代之的则是名为“另类现代主义(Altermodern)”的全新概念,这也成为2009第四届泰特三年展(Tate Triennial)的展览主题。
概念的提出者是在欧洲备受推崇的艺评家和策展人尼古拉斯•伯瑞奥德(Nicolas Bourriaud)。尼古拉斯最著名的理论是“关系美学”(Relational Aesthetics),最成功的运作是使巴黎东京宫(Palais de Tokyo, Paris)晋身为享誉国际的当代美术馆,此次与泰特的合作无疑引起了全球艺术界的瞩目。
何谓“另类现代主义”俨然成为展事的头号焦点,尼古拉斯也特以宣言来详释该语汇的必要性:“‘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社会思潮,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交流、旅行和移民、多元文化和身份定位的融合混淆,使艺术家开始找寻一种崭新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将基于“翻译”,令不同文化团体的不同文化价值得以与国际网络连接——这是全球化所产生出的一种新文化语言,是依据21世纪现状而‘重新加载’的现代主义,是‘另类现代主义’(Altermodernism)。”
共有28位艺术家参与该展览,既有艺坛老将,也不乏后起之秀,除本土艺术家外,还包括长期定居或短暂逗留英国的外籍人士,大部分作品为首次亮相。展览给予观众的第一印象,是作品媒介呈现出无所不及的多元模式,包括摄影、电影、视频、装置等。与这种外在多样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艺术家应对全球化观念的同一态度,即从不同的文化景观里,在多种表达的方式中,探求新的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