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俞剑华先生逝世三十周年,近期,由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俞剑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顺利召开。
俞剑华先生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美术史论家、教育家。毕生奉献于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画论研究,成就卓著,著作等身,出版有近千万字的美术史论方面的著作,如《中国绘画史》、《中国画论类编》、《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国画研究》、《中国壁画》、《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书法指南》、《顾恺之研究资料》(合撰)、《<石涛画语录>注释》、《<宣和画谱>注释》、《<历代名画记>注释》、《<图画见闻志>注释》、《中国画论选读》、《俞剑华美术论文选》等,对推动我国美术史论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研讨会上,由东南大学出版社赶在会议之前出版的俞剑华研究丛书终于面世:《俞剑华敦煌艺术考察记》(影印本)、《俞剑华写生纪游》(影印本)首次面世,《俞剑华美术史论集》原《俞剑华美术文选》(增订本)、《中国绘画史》(简体新版)、《俞剑华先生学术研讨论文集》。
俞剑华先生所著《中国绘画史》由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1998年影印出版,上世纪30年代初版之时,书林盛传,举世瞩目,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虽多次重版印刷,书店仍脱销已久。俞剑华先生在“凡例”中一一分析当时仅有的几部绘画史著作的编撰特点,如日·大村西崖《东洋美术史》中论及中国绘画的部分“失之太简”;中村不折、小鹿青云的《支那绘画史》则“夹叙夹议,眉目不清”;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依中村之本,而多所增损”,“本非著作”,实为讲义,以应教学之急需出版成书;郑昶《中国画学全史》则是“空前之巨著,议论透辟,叙述详尽,且包罗宏富,取材精审,纲举目张,条分缕析,可谓中国绘画通史之开山祖师”,然“失之过繁”;秦仲文的《中国绘画学史》“夹叙夹议”,“文体文白兼用,眉目更欠清晰”。强调自己的这部绘画史当“采古今诸家之所长,去诸家之瑕疵,斟酌损益,商讨繁简”而成。新版《中国绘画史》按现在的出版要求,书中章节作了规范化处理,文字上除了订正了原排印中的个别错别字、标点符号外,一律保持原貌;因原插图无法翻印制版,由俞剑华先生的关门弟子,南京艺术学院周积寅教授另选彩色、黑白插图近120幅重印。
1985年,俞剑华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由周积寅教授编选了《俞剑华美术论文选》,收录了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稿41篇。在《文选》基础上,另增先生1924年至1964年出版、发表过以及未发表的论稿31篇,更名为《俞剑华美术史论集》。其中包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王绂》(传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陈师曾》(传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这些早年出版的著作坊间已难觅得,现收入《史论集》,“俞剑华年谱”也作了增订,新增部分资料的整理和搜集工作是艰难的,它们的学术价值也是非同一般的。
俞剑华先生对自己,也对从事美术史研究的人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帧文”、“画万幅画”的要求。俞剑华师从陈师曾,绘画基础扎实,他擅长山水画,兼擅花卉,并工书法。画法受王蒙、吴镇、沈周、石涛等人的影响,创作的山水画笔墨苍劲,构图丰满,含蓄有味,自成一格。先生极为勤奋,仅在1930年,就积写生画稿数十册,游记60本。其中,《俞剑华写生纪游》(影印本)便收入了他“行万里路”的写生作品,包括《武夷九曲纪游图册》、《续游浙东记》、《浙赣屐痕》、《俞剑华皖南纪游图册》4个部分,既有游历途中的写生作品,也有手书珍贵的文字资料,以影印的形式保持原貌奉献给读者,切实体现了俞剑华先生一贯坚持的理论研究与绘画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俞剑华先生特别重视对原始材料的收集和解读。在研究中他强调文献材料与实物观摩相结合,一方面凭文献材料说话;另一方面又身体力行,先后到甘肃、陕北、山西、河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敦煌莫高窟、汉墓壁画、武梁祠画像石、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造像,他都用认真的态度和自己独特的方法,亲手临摹,研究考证。《俞剑华敦煌艺术考察记》即是体现其严谨的治学方法的考察研究成果,此书也采用图文并茂的影印方式,文字部分包括“总论”、“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石窟的概述”等四章。
诚如刘伟冬教授在《未曾忘却的纪念》一文中所言:“我们今天纪念和探讨俞剑华以及他的学术成就绝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回顾,应该说纪念和回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指向未来。”“随着俞剑华先生更多遗著的整理、出版以及对他和他的学术思想更加深入的研究,我们坚信他的学术价值和地位将会获得重新的认识和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