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关于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论辩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6-10 20:15:50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很多作品并无创新

朱其(艺术批评家):

6月6日,第53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在威尼斯水城开幕,展期至11月22日。

本届中国馆由艺术家卢昊和策展人赵力联合策展,场地仍沿用往届中国馆的“处女花园”和“油库”,主题定为“见微知著”,意在通过细节反映实质与发展趋势。除影像作品之外,架上绘画、装置、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出现在中国馆内,最小的作品是一个小手指大小的雕塑。

如此重量级的展览为何亮出的却是没有视觉冲击力的小作品?卢昊解释说,这是出于场地的原因,本届中国馆仍沿用在空间处理上极具难度的临时场地“处女花园”和“油库”。方力均带过去的雕塑作品只有一个小手指大小。何晋渭的架上作品名为《献给这个世界》,则由150幅到200幅巴掌大的小型油画组成。

开幕式当天,美籍华人女艺术家盛珊珊带来的一件长约22米,高约2米,用2200多块水晶玻璃砖组成的装置作品《开放的长城》,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内涵是中国特色

王琛(中国馆项目负责人):

威尼斯双年展当然有国家文化形象的思考。中国馆的环境有很大限制,室内部分是威尼斯巨大的油库,所有油罐都是文物,连油库墙面都不能钉一个钉子,而室外部分则是布满树木的“处女花园”。在这样的环境中,选择“见微知著”的主题很恰当。

威尼斯双年展本身就是以当代艺术展为主,我们邀请的大多是30岁以下的中国年轻艺术家。有些作品虽然使用的是西方语汇,但表现的都是中国的智慧与特色,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内涵是中国特色的,比如何申的一些油画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有10多年历史,现在更多的是主动展示,而且大多数作品被西方接受和欣赏。今年双年展的请柬上有3种文字,当中就有中文简体,这其实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女画家燕娅娅“抄袭门”背后的玄机
· 今天,谁来题、跋
· 赵半狄拍摄“熊猫戒烟”公益广告
· 王远:“涂象”者要更多思考
· 周春芽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