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文物南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了故宫文物的国宝地位。
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占我东北,华北告急。故宫博物院理事会考虑日军一旦入侵华北,故宫文物就有被毁或被劫的危险,于是决定选择院藏文物中的精品,迁往上海储藏。这一计划得到国民政府批准后,故宫就开始了南迁文物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挑选文物,集中装箱。1933年1月,日军进入山海关,华北地区形势更为紧张。故宫博物院理事会于是决定,将已装箱的文物从当年1月起,分批运往上海。
故宫文物南迁的消息经报纸披露后,引起截然不同的反响。支持者认为,日军极有可能得寸进尺,继续南侵,有必要把故宫重要文物转移到南方安全地带。国土沦丧犹可力图恢复,任何文物之损失,终将万劫不复。反对者则认为,迁运文物犹如弃国土于不顾,势将造成民心浮动,社会不安。反对最力者为北平市民周肇祥,他于中南海成立“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并自任主席,发通电,散传单,公然表示将以武力手段阻止文物南迁。当时一些文化界名人也反对南迁,如胡适、鲁迅等,鲁迅写有“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及“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的讽刺诗句。而有意思的是,此后不久即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先生正在为文物南迁奔忙时,他的儿子马彦祥却以笔名在报纸上发表多篇文章,对文物南迁提出批评:“因古物之值钱,结果弄得举国上下,人心惶惶,束手无策,这种现象,想起来实在有点好笑。”他说:“我们国难一来的时候,不是大家都众口一辞地说‘宁为玉碎,勿为瓦全’么?现在为了一点古物,便这样手忙脚乱,还说什么牺牲一切,决心抵抗?要抵抗么?先从具有牺牲古物的决心做起!”想不到的是,1937年11月下旬,故宫有两列装文物的火车要从南京发往陕西,缺少押运员,院秘书便请马彦祥帮忙押运,他便担负了这个重任。四年前的反对,到这次甘冒战火参与到押运故宫文物西迁的行列之中,马彦祥的认识已有了重大转变。
故宫的文物不能简单地视为古董、古物,而是国宝,是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不能以币值论价。故宫文物南迁的争论,使人们对它的国宝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文物南迁十多年,受尽种种险阻,始终为国人所关注。而文物的常常化险为夷,使“古物有灵”的说法广为传颂,且与“国家的福命”联系了起来。1947年9月3日,马衡院长在北平广播电台作了《抗战期间故宫文物之保管》的著名演讲,简要介绍了抗战时期文物南迁、西迁的经过以及保管之困难等。他说:抗战八年之中,文物多次险遭灭顶之灾,例如当9,000多箱文物由重庆运往乐山途中暂存于宜宾沿江码头时,重庆以及宜宾上游的乐山和下游的泸县都遭到敌人的狂轰滥炸,唯有宜宾幸免;长沙湖南大学图书馆在文物搬出后不到四个月就被炸毁;重庆的几个仓库在搬出后不到一个月,空房也被炸掉;从南郑到成都时,在把存放在南郑文庙的文物运出后刚12天,文庙就遭敌机投下的7枚炸弹夷平。“像这一类的奇迹,简直没有法子解释,只有归功于国家的福命了。”
从现在来看,历史已经证明,当时还不可能有比南迁更为有效的保护文物的方法。为了避开战争的灾难性破坏,为了保证在这一个非常时期文物不受损失,最为可能的方法就是将文物迁到安全的地方。迁徙疏散成了战时文物保护与保管的手段。
不仅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许多国家为了防止德国的侵掠,也都纷纷疏散、藏匿本国博物馆的艺术精品。以英国为例,英国博物馆的主管们1938年就做转移藏品的准备。他们计划将艺术收藏品转移到英国西北部的威尔士隐藏起来。在伦敦本地,地铁未用地段被预置为储存点。在国家美术馆,大幅画的边框都做有特别的槽口,以便很快从框中取出画装入存放在地下室的箱子里。经过多次操练,一个大美术馆能在7分钟内清空。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宣布后,欧战的步伐不可避免地加快,英国博物馆即着手装箱外运。装满了包装好的首都藏品的皇室列车只能以每小时10英里的速度行进,以使颠簸震动减少到最小限度。大多数英国藏品甚至在9月3日正式宣战前就抵达指定隐匿地点,9月5日,所有重要物品都撤离疏散。
再以美国为例。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本土主要博物馆即着手转移他们最有价值的收藏品,弗立克、大都会和其他艺术品收藏机构做出了授权转移收藏品的决定。文化资源保卫委员会1943年3月的报告称,仅从华盛顿就有4万立方英尺的书籍、手稿、印刷品和绘画,加上第一面星条旗,以及那些代表着美国民主发展步伐的档案被送往“内陆腹地的三处教育机构”;《独立宣言》则送往诺克斯堡保存。
欧洲及美国博物馆的文物藏品,绝大多数是来自世界各地,一般主要不是本国本民族的艺术品,而故宫的文物,全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国5000年艺术长河的重要载体和见证。与欧美相比,故宫文物精品在外十多年,受尽艰难曲折,更是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奇迹。
第四,海峡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的同时存在,为两岸同胞及国际社会所关注,也更加彰显了故宫及其藏品的国宝意义。
上世纪40年代末,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的1/4运到了台湾,1965年在台北成立故宫博物院。从此,世界上同时有了两个故宫博物院。
国民党政权在溃退大陆时,运走这批文物精品并成立故宫博物院,当然不仅是这些文物贵重值钱。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地址,据说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称为“中山博物院”,“行政院长”严家淦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馆的贺词中对此作了说明:“此一博物院定名为中山,并在国父诞辰之日落成,尤具意义。国父以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相传的道统为己任;博物院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现在博物院以中山为名,来纪念国父,就是要把国父的思想发扬光大,达到天下为公的地步。”虽然同一地方既是中山博物院又是故宫博物院,让人有点费解,但立意则很清楚,强调台湾政权是中国的代表,也是皇家文化传统的继承人,而皇家收藏就是这一身份的一个证明。台北故宫博物院认为,“本院肩负开物成务的重大使命、民族传统源流的导扬、以及国民人文艺术素养的提升”。故宫文物也成为台湾当局企图“在经济之外,另一突破外交孤立的取向。”近些年来,台湾当局推行“去中国化”路线,又想通过台北故宫藏品争取国际社会的关注,使其陷入尴尬的地步。
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重大发展。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7日,故宫博物院在闭馆40多天后重新对外开放。3月21日,北平市军事管理委员会接管了故宫博物院,全体工作人员原职原薪,马衡院长继续任院长。6月7日军事管制结束。20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百废俱兴,维修颓坏古建筑,整顿脏乱环境,充实院里人力,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方针,特别是通过文物清理以及政府调拨、购买、接受捐赠等,一批流失在海内外的清宫旧藏重新回到了故宫,而且补充了更多的过去清宫所没有的精美艺术品,使北京故宫成为世界上收藏中国文化艺术品最为宏富的宝库。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有文物藏品65万件册,清宫旧藏及遗存占到92%以上。截止2006年9月底,藏品总数为655279件册,其中铜器5994件,瓷器25310件,玉器12103件,漆器707件,珐琅器2510件,雕刻651件,文具2379件,钱币6952件,绘画5257件,法书2959件,碑帖450件,拓片756件,丝绣279件,织品88件,摺扇1641件,印拓7件,杂器12293件,善本书籍176713册,清宫档案文献386729件册,满蒙藏文献书籍11501册。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约150万件套,85%为清宫旧藏和遗存,依据不同质地、形式和管理的需要,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铭刻、雕塑、铜器、陶瓷、织绣、玉石器、金银器、珍宝、漆器、珐琅、雕刻工艺、其他工艺、文具、生活用具、钟表仪器、帝后玺册、宗教文物、武备仪仗、善本文献、外国文物和其他文物等,共25大类69小项。其中绘画43202件,法书54927件,碑帖25464件,清代帝后书画约25000件,铭刻32144件,陶瓷349161件,铜器29169件,玉器28461件,石器1395件,金银器3317件,珍宝1121件,漆器17707件,珐琅器6155件,雕塑9738件,雕刻工艺10148件,其它工艺12348件,织绣139592件,文具65055件,家具及生活用具35487件,钟表仪器2629件,帝后玺印4941件,宗教文物41123件,武备仪仗乐器19501件,外国文物4903件,善本特藏195318件册,书版230000块,古建筑类文物5468件,另有正在整理的其他文物资料及古籍等约20万件册。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比较起来,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文物藏品总数、文物种类以及精品总数上,都远远多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但是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其藏品有着很强的互补性。通览两个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还有三个明显特点:
其一,故宫文物的经典性。从物质层面看,故宫只是一座古建筑群,但它不是一般的古建筑,而是皇宫。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故宫及其皇家收藏凝聚了传统的特别是辉煌时期的中国文化,是几千年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以及学术、艺术等积累的结晶,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就像金字塔之于古埃及、雅典卫城神庙之于希腊一样。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故宫文化是经典文化。经典具有权威性。故宫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华。经典具有不朽性。故宫属于历史遗产,它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已的创造和精神,具有不竭的历史生命。经典具有传统性。传统的本质是主体活动的延承。故宫所代表的中国历史文化与当代中国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今天的文化建设是相连的。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经典文化永远都是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都是其得以存续和赓延的筋络与血脉。
其二,故宫文物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故宫是世界上最丰富、最重要的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宝库。在两岸故宫的210万件套文物中,论时代,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论范围,囊括了古代中国各个地域的文明精华,包容了汉族和古代许多少数民族的艺术精粹;论类别,包含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故宫庋藏的各主要类别文物,其本身就完整地记录了该类文物从萌生、发展到辉煌的文化链。以书法为例,故宫的藏品涵盖了从契刻到书写进而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书法艺术的历程,藏品从甲骨文、钟鼎文、直至晋朝开始形成书画艺术,此后,历朝各代的名家流派,几乎一应俱全。再以陶瓷为例,从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彩陶,直到两宋的五大名窑,元青花瓷,明代白瓷、釉里红、斗彩等,清代的粉彩和珐琅彩等;其他如玉器、铜器和许多工艺品等,也是如此。为了这条历史文化长河永远奔腾流淌、润泽后代,故宫还在收藏现当代的艺术精品。因此,故宫是一部浓缩的中华5000年文明史。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在故宫博物院的各类文物藏品里均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其三,故宫藏品与故宫古建筑都是旷世之宝。故宫藏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故宫古建筑的不可分割。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文物藏品因此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的,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基于虽有两个故宫博物院但故宫只有一个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两个博物院的收藏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事实,因此努力保护好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并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文明赓续不断而努力,就是两个故宫博物院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概括起来,故宫的国宝地位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故宫的皇家收藏,决定了它的国宝意义;故宫博物院的成立及其不平凡经历,给皇家收藏赋予新的意义,使它与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联系在一起。
二、故宫的国宝,统指故宫的所有文物藏品,也包括故宫古建筑。
三、故宫国宝具有中华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
四、故宫的国宝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五、故宫是不可替代的。
故宫文化的整体性、丰富性及象征性,使故宫成为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保护故宫及其藏品,就是保持我们与祖先联系沟通的渠道,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故宫丰厚的文化资源,对于我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都能够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在今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伟大实践中,故宫博物院决心努力探索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