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阵”今派传承当代水墨展》
今日美术馆 2009/03/06-14
3月6日至14日,今日美术馆又将举办《“四门阵”今派传承当代水墨展》。这个展览则是在“水墨画”的范畴内,探索承前启后的创作面貌。此展第一部分汇聚田黎明、李津、刘庆和、武艺的新作近50幅;第二部分则展示二十位青年水墨画家的一百多幅作品。
策展人刘思言说:“我感觉真正能表达中国文化传统精神又不失当代感的应该是当代水墨。当代艺术在近几年来已经被追捧得过于膨胀了,而中国的水墨画却是在比较低调的姿态里稳步地前行着,所以我把眼光放到了当代水墨这个主题上。……相对于被炒得火爆的中国当代艺术,水墨画一直在较清醒的状态之中稳步运行,并不是消极的反而是积极的姿态,慢慢地被追捧和关注也是必然。”
谈到市场接受度,刘思言提到“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对于这次活动的鼎力支持,进一步表明了当代水墨作品以其前沿的位置为收藏界所关注。尤其是这四位艺术家,虽然在他们的名字后面并没有什么可圈点的职位来表明身份,但他们近些年的稳定市场和收藏拍卖超过百万的骄人成绩,早已说明了中国当代水墨的的学术价值和收藏前景是非常积极乐观的。”
《里里外外:中国的x美国的x当代艺术》OutsideInChinesexAmericanxContemporary Art普林斯顿大学美术博物馆 2009/03/07-06/07
远在大洋彼岸的普林斯顿大学东亚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史讲座教授谢伯轲 (Jerome Silbergeld)早在去年春天纽约亚洲协会举办的“中国水墨画美学体系”研讨会上就透露,普林斯顿大学美术博物馆正在策划一个与水墨有关的当代艺术展。3月7日,这个别致的展览就将开幕,同时举办的还有小型研讨会。六位参展艺术家以及六位知名学者将前来发言。
谢伯轲先是讲到现在许多非常好的中国艺术家已经或者开始在美国创作。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在这个迅速全球化的时代,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同时,另一个问题也被质疑:什么是美国当代艺术?
六位参展艺术家都是美国籍:张洪Arnold Chang, Vannessa Tran, Michael Cherney, Zhi Lin, 刘丹,张宏图。他们有的是在中国生长后来移居美国多年,有的是在美国长大的中国人,有的是在中国生活的美国人。他们的作品,媒材各异,有摄影、雕塑、装置、线描,而张洪和刘丹则是一直运用水墨媒材来实践自己的探索。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美国创作的(至少是在美国构思的),但作品均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色彩。比如,用的是宣纸,画的是山水。这对于强调“当代性”的当代艺术来说,做何解释?进而,什么是“中国的”?什么是“美国的”?什么是“当代艺术”?回答这些问题,的确是个挑战。
《新水墨:对中国传统的十个回应》Fresh Ink:Ten Takes on Chinese Tradition
波士顿美术馆 2010/11/26-2011/02/13
这个展览要到明年11月才会看到。波士顿美术馆中国美术部主任盛昊观察到,中国水墨画现在处于一个重新发现和整合的阶段,引发了不同的观念、形式和技术。同时水墨画又与千百年的传统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波士顿美术馆策划的一个水墨项目即邀请十位当代中国和旅居海外的艺术家驻馆创作,并各自在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名作中挑选出一件与之对话。以此在古代文化与当代生活间架构桥粱,或许能使人们对当代艺术有更全面的理解。
此次选择的十位艺术家,背景各异,但对中国传统水墨都有深刻理解和独特运用。有的默默耕耘,比如山水画家李华一,张洪,邱婷,曾小俊、刘丹。有的已经在国际当代艺术圈赫赫有名,比如徐冰、秦风。还有俞红、刘小东和李津,对人与社会一直保持热切关注。他们对传统文化根脉的认同有所共通。对于过去文化的真诚与体认,让他们得以在当代不断创作出丰盈的作品。这不仅是“新水墨”的核心,也是当代中国整体发展的关键所在。
水墨市场:星星之火已燃起
早在2006年3月纽约苏富比推出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时,主管张晓明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就特别谈到首拍反映出的一个新视点:中国当代新水墨画。
光从成交额来看,这部分并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油画部分还无法相比,但苏富比看好它在未来国际市场的潜力。新水墨画家也被划分成几个群体:海外老辈画家,如朱德群、吴冠中;20世纪80年代移居海外的中青年画家,如刘丹、曾小俊;以及60年代后期出生的青年画家徐累、朱伟为代表的内地新水墨。以传统艺术的媒材来承载现实,常常受到传统和前卫的夹攻,所以他们是更加僻静独立的个体,互相之间风格特征少有交集。刘丹的《老人石》、曾小俊的《清奇古怪》都是传承于元代传统工笔山水,却只取局部无限放大成自我宇宙世界。徐累找到了自己的符号:白马、青花,画境高贵又消极。朱伟偏爱人物工笔,拍卖的那幅《乌托邦57号》,便是以传统工笔语言表现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这几幅作品当时的成交价都只在4.5万到12万美元之间,却是国际市场上画廊看好的收藏热点之一。
万玉堂(Plum Blossom Gallery)和鬲士豪(Goedhuis Contemporary)便是这样的典型画廊。万玉堂是由美国人Stephen McGuinnes在1987年于香港创建的,后来在新加坡和纽约亦开分店。他们收藏博物馆级的中国古董丝织品,也经营古董瓷器、家具、银器,同时代理亚洲当代艺术。Stephen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敏感使他一直支持着当代水墨艺术实践。他不仅收藏和经营前辈画家王己迁和吴冠中的作品,也从较早的时候就发掘了朱伟,后来还代理吕鹏、彭薇、仇德树等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在推动当代水墨市场中,万玉堂是资深的画廊之一。
鬲士豪是1995年Michael Goedhuis在伦敦建立的画廊,2002年在纽约开设分支空间。Goedhuis特别注意到,近几年来中国艺术家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信。相对于模仿与迎合西方人的风格,中国艺术家现在更喜欢以新的语言来创作。这种新的语言一方面植根于中国过去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表达艺术家对当下世界的独特感受。鬲士豪近年来也把主要经历放在关注和推动当代水墨。Goedhuis说,特别是具有东方神韵和装饰美感的作品尤其受到西方藏家的喜欢。看看这代理艺术家的长长名单中,大部分都是当代水墨的“弄潮儿”,不下20位!谷文达、李津、刘庆和、秦风、仇德树、王天德、魏立刚、魏青吉、张大我、张羽、朱道平……而国内拍卖行在这个板块所下的功夫却是另有不同。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的春秋大拍都设有“中国当代书画”“中国当代水墨”专场,但是翻开图录,却基本不是本文所说的当代观念内的水墨实践。活跃在这些专场的艺术家,比如黄永玉、范曾、何家英、彭先诚、聂鸥、贾又福、冯远、宋雨桂等等,都有各自的创新之处,但还是属于在传统领域中寻找个人审美表达。与当代艺术的基本诉求还有较大差异。而具有当代观念的水墨作品,目前是归于“中国当代艺术”或者“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数量很少,只是零星点缀。其实,这个简单的“归类”已经在暗示我们,当水墨实践跨入当代艺术,它也许就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墨画了。随着当代艺术的深度调整,预料2009年,水墨市场分量会逐渐增强。
无论是艺术家创作,学者研究还是市场运作,这种“宽广的视角”通向新的良好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