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说到“中国当代艺术”,往往是以油画、雕塑、摄影、装置、多媒体等形式为主,中国传统的艺术媒介,如水墨和宣纸,则往往被忽略。在“政治波普”和“艳俗艺术”的当代油画市场泡沫破灭后,兼具观念性和审美性的作品,成为现阶段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和市场推广的共同呼唤。在这一波浪潮中,被称为“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的当代水墨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她能否在当代艺术的版图中争得一席之地?
水墨活动:攻城掠地不断加速
谷文达、徐冰、朱伟、徐累、王天德、魏力刚、吕澎、魏青吉、彭薇、田黎明、刘庆和、武艺等多位艺术家以各自的方式一直在沉静而积极探索着。最近,几个颇有影响力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也纷纷开始了对当代水墨的梳理与展示。以古美术著称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07年来逐渐在展览中加入当代水墨的份量。然而,就在当代艺术市场和活动大幅减少的同时,水墨活动不断高调登场。例如,2008年5月,将近30位中外的书画研究与评论者在纽约市的亚洲协会艺术博物馆参加“中国水墨画美学体系”的研讨会,其中不少学者就水墨如何面对当代的挑战与机遇做了着重的发言。9月27日,“墨非墨-中国当代水墨展”在深圳美术馆举行,甄选出陈劭雄、谷文达、胡又笨、黄一瀚、李津、李孝萱、刘庆和等38位水墨名家的代表作品,2009年4月。展览还将赴美国费城展出。2008年11月8日至2008年11月22日,“界里界外:邹建平、刘鸣水墨艺术展”在湖南长沙举行,国内知名评论家云集。2009年初,今日美术馆亦推出两个当代水墨群展,《水·色》和《四门阵》,并把2009年的春天称为“水墨季”。就在同时,普林斯顿大学美术博物馆即将推出《里里外外:中国的x美国的x当代艺术》,特别展现游走在中美文化交融中的艺术家们在当代艺术实践中对传统文化元素与精神之回应。波士顿美术馆亦正在尝试“古今贯通”的展览对话模式,对当代水墨投以更切实的关注,并将在2010年11月汇集展示这个驻馆创作计划的成果。不仅学术机构日渐重视,越来越多敏锐的画廊也开始为探索当代水墨的艺术家扎扎实实做展览、做市场,譬如香港Plum Blossoms万玉堂画廊、纽约Michael Goedhius画廊、以及红门画廊、对比窗艺廊、季节画廊等。而拍卖行,国内的嘉德、保利尤为重视这个新领域的开发,虽然目前他们还比较偏重当代国画家创作的传统题材的水墨画,而把极少量的具有当代观念的水墨媒介作品归到以油画为主的“当代艺术”专场。
林林总总,“当代水墨”已经构成艺术圈的一个新现象,新潮流。
《行旅:山川大地与胸中丘壑》 Journeys: Mapping the Earth and Mind in Chinese Art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2007.2.10-8.26
大都会的中国藏品一向以古美术著称。但是《行旅》展览中将近70幅的作品中,大都会亚洲部资深策展人、中国书画主任何慕文(Maxwell K. Hearn)安排了10件/套中国当代作品,包括海波、于彭、秦风、蔡国强、洪浩(3件)、秋麦(Michael Cherney,美国艺术家)、徐冰和展望。
这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散落在整个展览的8个小单元中,并不自成版块。为什么尝试把具有东方底蕴的当代艺术加进来?何慕文说,中国绘画有2000 年甚至更长的历史。这些参展的当代艺术家回头在历史中寻求情感的表达方式,他们没有纯粹去模仿,而是把握住那种精神,更富有变化和生命力。譬如,于彭的当代山水画《回归自然》,色彩鲜艳,构图也饱满而现代,观众很容易驻足。在它周围是一组14世纪的山水画,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共通之处,对于观众理解七百年前的作品,于彭是很好的桥梁。
何慕文还特别说到,中国当代水墨、书法在西方还是很少人了解,但它应当成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他希望在未来的一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
《水·色:当代水墨艺术展》
今日美术馆 2009/01/11-23
1月11日至23日,今日美术馆推出了2009年“水墨季”的第一个展览《水·色:当代水墨艺术展》。此展呈现了对水墨艺术从传统向当代形态转化进行多年探索的十五位艺术家:何剑、胡又笨、雷子人、李戈晔、李华生、李婷婷、陆军、吕鹏、彭薇、魏立刚、魏青吉、徐华翎、徐香林、张羽、朱伟的新作。他们突破了前人的藩篱,在继承东方传统审美精髓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不同的图景,丰富和充实了当代艺术的多样性。这种拥有东方文化根性的当代艺术探索的确是有成效的探索。
此展策人张朝晖撰文《当文人趣味转化为当代气质》,清晰端正地探讨了用传统媒介来创造当代艺术的可能性。他先说到目前大部分中国艺术家还是把脑子用在挖掘“中国古代与文化革命时期的符号、图式和故事等叙事性与文学性功能方面,所以我们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社会批判性往往大于对文化传统的深入开掘与艺术提炼,更缺少对于现代工业与技术材料和媒介的敏感,……” 但当代艺术毕竟是多元的,与水墨相关的当代实践在媒介探索上应有着丰富的拓展空间。“在这样的艺术中,水、墨、宣纸、矿物质颜料仍然是基本的元素,笔与墨虽然保留着,但‘笔墨’的趣味早已经被稀释和化解;甚至各种各样的传统毛笔正在被刷子、铅笔、喷笔、油画棒和食物所替换,墨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丙烯和油彩所替代。在这些元素中,水则兼具有审美敏感的传统意味与当代普遍性,是很难被其他的新材料与技法所替换;同时,作为材料,对‘水’的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和审美体验为其他国家艺术家所缺少。”
现状是,“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宣纸与毛笔,以及文人水墨和书法,而是将行为艺术、装置、图片、雕塑、视频、电脑编辑等与水墨语言及其审美品质进行嫁接,徐冰、谷文达、王天德、张健军、戴光郁等人在这些方面都进行过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在这个展览上,除了上面提到彭薇的水墨装置作品外,还展出了李戈晔的装置和陆军的摄影作品。”这种媒介上的嫁接与延伸,其推动力来源于东方文化底蕴的诉求。而“缺少有文化底蕴的作品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很大问题。今天,随着世界对中国文化和当代社会的进一步了解,有着深厚传统文化根基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专业和收藏界的精英所认识和接纳。中国当代艺术在经过文革符号、社会主义图式和当代欲望的叙事性图解之后,正在呼唤一种体现着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当代艺术实践浮出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