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朱永新:艺术教育不应成为应试教育的遮羞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7-14 15:03:00 | 文章来源: 姑苏晚报

13日下午,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第十四届新教育年会上做主报告。主报告是每届新教育年会的“重头戏”,本次报告中,朱永新首次全面阐释了他对艺术教育的思考,提出了新艺术教育的理念,主张艺术教育要“成人之美”。

艺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要“成人之美”

朱永新介绍,去年的新教育年会决定把生命教育作为新教育的基础,“因为教育是为生命而存在的,如果生命的价值没有实现,那么教育也没有价值。”以生命教育为基础,新教育围绕着真、善、美设计了三类课程,即知识课程——解决“真”的问题、公民课程——解决“善”的问题和艺术课程——解决“美”的问题。

之所以今年先选择了“艺术教育”的这个主题,朱永新认为,这是因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艺术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艺术教育真正的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而艺术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具有奠基的作用。艺术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是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前提;对学校而言,艺术教育既是碎裂学科的粘合剂,也是倦怠时刻的兴奋剂;而对家庭、社会、民族乃至人类而言,都有重要而神奇的作用。

朱永新总结说,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一种独特类型,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则是让每个人通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完整的、幸福的、美好的人,是“成人之美”,而教师,是最擅长于“成人之美”的人:首先是帮助成就他人,同时在此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成人之美”。

儿童都是艺术家艺术教育要“去高精尖”

朱永新指出,艺术教育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艺术教育是指研究艺术理论、培养艺术技能的课程,广义的艺术教育则是提升人的艺术品位、提高人的艺术境界。而新教育所持的艺术教育观建立在广义的艺术教育观基础之上。

朱永新对于新艺术教育下了一个初步的定义:艺术教育是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欣赏优秀作品、习得艺术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艺术的思维,拥有艺术的品味,具有艺术的精神,传承人类的文化,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完善的人格,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朱永新说,新艺术教育虽然从大处着眼,却是从小处着手。过去的艺术教育过于要求精专,往往面向少数人,所以很容易导致功利化,虽然成就了小部分人,却牺牲了大部分人的艺术教育;而这不是新艺术教育所欣赏的。“儿童是离艺术最近的人,每一个儿童都有一颗艺术的心,儿童本身就是艺术家。新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职业艺术家,不是艺术尖子的选拔与培育,而是源于儿童天性的自由发挥。”

艺术教育不应成为应试教育的遮羞布

朱永新认为,我国目前的艺术教育存在四个问题:艺术教育目标功利化,外延狭隘化,内容庸俗化;艺术教育课程边缘化,课堂单一;儿童艺术教育成人化;农村艺术教育荒漠化。现在很多学校要么把艺术教育变成了中、高考的工具,名为素质教育的成果,其实是应试教育的遮羞布;要么就是艺术课程只写在课表上,实际根本得不到重视,甚至“阴阳课表”,艺术课课时都不能保证。

针对这些问题,朱永新对新艺术教育提出了以下原则:第一是必须人人参与,注重个性;第二是必须立足生活,吻合节律。即强调艺术教育的区域性和多样性,并且符合儿童学习生活的节奏,吻合生命成长的节律;第三则是必须学科渗透,走向综合。艺术教育要渗透到新教育生活的所有时刻、所有地方、所有课程,打破从前“艺术教育就是音乐、美术课”的老思维。

朱永新介绍,新艺术教育的课程分为音乐课程、美术课程、综合艺术课程三类。综合艺术课程基于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通性,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课程进行整合,包括读写绘、晨诵、生命叙事、电影、口头作文等等。朱永新说,开设这些具有新教育特色的综合艺术课程,既是为了打破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壁垒,也是为了非专业艺术教师从事艺术教育探索出新的路径。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