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中国美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优秀作品展开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6-16 14:16:25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6月7日,“三生万物”中国美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优秀作品展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程允贤雕塑馆开幕。现场吸引了大批观众及青年学子前来观赏作品。

本次展览参展师生共28人,参展作品近30余件,包括近几年工作室留下的获奖及优秀作品。第三工作室的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每个同学在进入工作室后都会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试验和体会。从传统的土木金石,到新兴的琉璃、塑料以及各种现成品材料,几乎生活中可见的物都能作为雕塑表现的原材料。可以看到,这种自发性的选择给作品带来了丰富的面貌。但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经历、体会和思考都不同,对物的再造也寄寓了不同的理想。

这些作品有沿用传统的具象形式进行塑造,也有希望突破框架,吸收装置艺术再进行构建。作品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艺术表达方式,强调对雕塑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自我感受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在作品中尤为凸显。

黄龙飞的《身边的故事》,运用陶塑写实的手法,把校园生活中最亲近的人的生活状态细腻地刻画出来,雅致的赋彩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让人不禁对人物背后的故事产生遐想。陈政的《玩具屋》则是一件把观念和雕塑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作品,一个老式的大柜子里面如积木般地构建了碎片化的结构。精致的楼梯,开合的空间以及拓印的图案隐喻这个大柜子收藏了一个童年的幻想和历史的记忆碎片。缪声远的《一眼》截取生活中看似随意的一个片段,浮雕的手法契合了平面化效果的表达,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思考。

其中不少作品也把当下的新材料和技术融入到作品之中,成为作品立意和表达想法的基础。如翁劼的《风雪山神庙》中的人物模型就运用了大量的可塑粘土和仿真材料。张凯琴的《安全生活》中激光雕刻在水晶中制造出如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李智敏的作品《我和你之间的距离》,是一件互动性的作品,当观众靠近的时候,雕塑会通过装置喷出烟雾,它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作者希望用雾气传达更多的语言和思考:你离我越近,我反而更模糊,人与人之间作为独立的个体的隔阂和距离有多大。

以物为基础的创作同样建立在大量的实践上,而非漫无目的地、浅尝辄止地发挥。这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思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练。在不断地反复实践中,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个性,而这正是这里的每一件作品最为可贵的地方。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