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故宫博物院向“学术故宫”转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3-07 09:03:18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故宫博物院藏的甲骨及拓片

2月25日,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学术平台,故宫研究院对外发布了11项近几年将陆续开展的科研与出版项目。故宫博物院正式吹响了向“学术故宫”转型的号角。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此次对外发布的11项科研与出版项目,是以建设中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国家基地为目标,以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重点工程保护中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为核心,依托关键科学技术、重大科研课题、重点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建立科技资源共享互动机制,推进先进科学仪器、设备、设施、资料、成果的共享,形成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在系列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实现重点突破,从而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发挥应有作用,促进迈向“世界一流博物馆”的跨越发展。

2万多片院藏甲骨待整理

据统计,世界现存殷墟甲骨共有13万片。其中,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总数,20世纪60年代调查粗估有22463片,占世界现存殷墟甲骨总数的18%,仅次于国家图书馆(34512片)和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25836片),为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单位。但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仅在《甲骨文合集》中录入1440片,绝大部分没有整理出版。

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表示,研究甲骨文仅仅靠故宫的学术力量是不够的。“设想一下,2万多片甲骨仅仅整理,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他说,此次启动的“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项目,是由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并按照国际学术发展趋势,搭建开放型高端平台,引进或聘请院外甲骨专家参与整理硏究工作。“我们希望在6至10年内,不仅完成全部整理研究工作,还能借助该项目,为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培养一批甲骨研究人才。”他说。

新中国出土墓志整理与研究项目将分三期完成,抢救和保护一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整理和提供一批高质量的出土文献资料、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的出土文献整理人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该项目的第二期工程在去年被批准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是我国文博系统承担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建议滚动资助的重大项目。本项目在10个文博单位设立了10个子课题,计划在10年内,继续整理出版第二期工程的墓志类图书10卷、20册,总计近4000方墓志。三期工程涉及整理、研究、出版的墓志将达到1万余方。

两岸故宫携手合作

故宫藏先秦有铭青铜器研究项目,将由两岸故宫合作共同完成。用青铜器标识王权及贵族身份,并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记录历史,是早期中华民族所独创的文化形式,它是人类青铜文明达到鼎盛的伟大标志。此后,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收集保存祖先这一光辉遗迹,直至明清故宫传承不断。

现已知流传至今的古今中外先秦有铭青铜器资料约有1.5万件,北京故宫现藏1600件,是目前存世博物馆中收藏最多的,其藏品以长铭重器居多,其中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杂器等品类,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系列完整为其特色。“该项目难度大、任务重、周期长。为取得清晰的铭文资料,要求重要铭文要进行X光扫描成像,北京故宫尚有大批器形资料需重新安排图像摄影。台北故宫藏有铭文青铜器440余件,有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和近年新入藏的子犯编钟等长铭重器。”该项目首席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刘雨告诉记者。

据介绍,北京故宫提出两岸故宫合作,对2000余件青铜器及其铭文做综合考察与研究,写出新的铭文考释,共同弘扬灿烂的中华文明。这一提议已得到台北故宫的积极回应,下一步将进行具体的沟通、协商。

2008年以来,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专家和学者首次开展对历代书画家族史的研究。现已完成了第一个阶段包括对历代皇族书画的研究和出版工作,研究成果《百年艺术家族丛书》由台北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该项目的第二个阶段将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开展对东晋王羲之,宋代米芾、马远,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陈洪绶、蓝瑛,清代梅清、王原祁、恽寿平,现代杭穉英、张大千、傅抱石等10多个书画家族的研究。

“家族传承是中国历代书画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系统完整地研究书画家族是学界首次采用的认识角度。这不仅可以开辟新的出版系列,而且为举办专题书画展览以及学术研讨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议题,将有益于学界、观众系统认识某书画流派的发展脉络和传承关系。”项目负责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告诉记者。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