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教育

什么是优秀的策展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0-12 11:13:17 |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亚洲策展人论坛案例展现场

日前,由广东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首届“亚洲美术策展人论坛”在广东美术馆举行。来自亚洲各国美术馆、艺术机构及部分欧美著名艺术博物馆的近80位馆长及资深策展人就亚洲艺术发展问题展开对话。

美术展缺乏“亚洲意识”

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亚洲问题”正在超越地域而成为全球性话题。亚洲艺术的过去、现在、将来,亚洲美术馆人如何探求“大国际”视野下的本土策展意识,今后亚洲各美术馆之间的合作,都成为焦点。

近20年来,亚洲各国的当代艺术展呈现一派蓬勃生机,尤其是“双年展”、“三年展”,仿佛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数量甚至已达全球总量的1/2。据悉,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17个部门中,亚洲艺术部已然成为该馆第二大部门,可见近年来亚洲特别是中国艺术的飞速发展。

然而,繁荣的背后,亚洲艺术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不少与会嘉宾都意识到,在“全球化”意识的冲击下,各国艺术都出现了同质化倾向。雷同的主题、相似的艺术作品,在亚洲各地的双年展和三年展中屡屡上演。“从历届亚洲艺术展和各美术馆的展览中不难发现,亚洲意识一直被忽视。”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张晴说。“这些展览不但可以在中国、日本、印度看到,而且它们的面目与欧美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说,缺乏亚洲意识是亚洲艺术目前的共同问题。”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亚洲在哪里?”与会人士发出了追问。张晴分析认为,由于“亚洲”的概念是在近代被西方人强行植入的,亚洲人艺术自觉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过去亚洲的艺术家总是忙于应对复杂的国内问题,而对彼此之间的发展状况几乎从不关注。随着全球化,亚洲艺术家和策展人也开始对共同面对的问题作出思考。”

那么,应该如何强化“亚洲意识”呢?罗一平建议说:“对外,亚洲美术馆应推出国际性、学术性和当代性的品牌展览,并提出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价值主张;对内应立足本土,加强对区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对当下社会的关注及艺术表现。但这些都依托于美术馆的文化自觉和对藏品的长期研究。”

2013亚洲策展人论坛平行展之:未来屋——室内健身能源计划

策展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策展人”作为一种职业,最早起源于欧洲。17世纪后,私人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经常按时代或主题组织一些专题艺术展览或陈列,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美术馆“策展人”。在中国,“策展人”的概念一般认为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逐渐形成的。但即便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也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策展人。2000年举办的上海双年展,应当算作是策展人“首秀”。

张晴就是这个“吃螃蟹的人”。“没有策展人,美术馆就是被动的展览馆,有什么展什么。有了策展人则完全不同了,比如说我要请你吃饭,我会思考是在家做点还是去饭店。”张晴把一个好的策展人比喻为导演,要有思想,需要经过长期的工作历练来吸收经验。

近十几年来,策展人这一身份在艺术界得到很大认同,与近年来中国艺术市场的火热程度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艺术馆、拍卖行、画廊等诸多艺术机构的需要。

“前十几年,美术馆大幅缩水,有的地方仅靠出租场地维持,甚至有的都租给卖服装的了。从几年前开始,投资艺术的人大幅增长,艺术创造也就有所增长,对于艺术空间的需求就变大了。所以,现在全国各地,不管民营的、国营的,美术馆都在增加。”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说,这是美术馆泡沫化,是一个假象。

之所以称之为泡沫,是因为在冀少峰这些专业策展人看来,真正的美术馆内部系统应当是一个知识生产系统和传播系统。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策展人孙志新也表示,西方意义上的博物馆本质上就是个教育机构,“策展人”的职能因此应当包括三种:收藏、策展、出版。中国如今的策展人仍主要集中在“策展”这一部分,对其另外两个重要功能的拓展远远不够,“一个美术馆,并不是简简单单把画挂在那里”。

美术展飞速发展,大学教学科目却缺位和脱节,这让策展人素质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张晴认为,应该用呵护的心态来看待策展人的队伍建设,给其逐渐成熟的时间和空间。张晴说,2012年开办过策展人培训班,课程包括艺术史方面的学术训练和资深策展人带来的实践案例,还有政策法规学习,可以使学员基本不犯错,但“怎样才能把菜烧得好吃”,还得修行靠个人。“策展人是拥有学术能力、协调能力、运作能力的综合人才,不仅仅是在做学问,而且要能去‘打仗’”。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