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弗洛伊德的论点受到关心女性平权人士质疑,然而朱立叶·米契尔(Juliet Mitchell)、南西·查德罗(Nancy Chodorow)、洁西卡·班哲明(Jessica Benjamin)、珍·盖洛普(Jane Gallop)、珍·弗莱斯(Jane Flax)等女性主义理论家,认为精神分析理论与女性主义所谋者并不分驰,可面对如其他理论传统,将其纳为己用,去除其中性别歧视成分。另一女性主义者舒拉米斯·费尔史东(ShulamithFirestone),也认同弗洛伊德理论对女性主义运动仍有所用。在其〈弗洛伊德主义:误导之女性主义〉(Freudianism: The Misguided Feminism)一文中,认为弗洛伊德的论点基本上可谓正确,除一重要细节须作修正:即弗洛伊德写道“阴茎”处,都可换为“权力”一词。此外值得注意处,为弗洛伊德早先认为歇斯底里症(hysteria),源自孩童时期之性逾矩(sexual abuse),但之后舍弃此称为诱奸理论(seductiontheory)的说法(参见其《性逾矩索引》(The Index of Sexual Abuse)),直言许多案例中均发现,孩童时期性逾矩之记忆,并非出自事实,多源自于想像。转而重视俄狄浦斯理论,认为人潜意识均希望与双亲发生性关系。在其晚年作品中,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id, ego, and superego)。潜意识的本我(拉丁字为“it”,原德文字则为“Es”)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我们最为原始,属满足需求的思绪;此字为弗洛伊德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同属潜意识的超我(德文字为“über-Ich”)代表社会引发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反制本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