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中国美院美术馆执行馆长杨劲松谈“青年扶持计划”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19 13:56:57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中国美院美术馆执行馆长杨劲松

学院美术馆:需要青年来盘活

过去,学院的美术馆常常给人一种“精英艺术”的感觉,它的束之高阁常常让人望而却步。这也证明了学校内和学校外的沟通渠道并不是很畅。每每美术馆有展览开幕,开幕当日可能来了很多人,但到第二天就空空荡荡了。在中国美院美术馆执行馆长杨劲松看来,这不仅仅是公共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文化投入和产出的完全不对等。校园本来就是一个知识生产的现场,它原本可以生产很多知识供给社会发展的力量。但一旦束之高阁,就会变得拒人以千里的感觉。

杨劲松认为,美术馆应该是一个大众愿意来的地方,美术馆人流不息的状态就至少完成了一个精神产品和社会化的关系。而想要实现这种人流不息状态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年轻人来盘活它。同时,许江院长一直强调学院美术馆应关注当代、关注当下。大学,是一个循环不断的青年学子的聚集地,学校理应为青年学子的自然生态给予良好的平台,或者给他们空间让他们自己发展。

杨劲松看来,近年大家对青年艺术家群体关注度,也表明了一个很迫切的国家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经济腾飞,未来的30年我们需要给世界一些有创意的思想,有意思的文化,这个只能靠年轻人了。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充分意识到,我们的价值就是为青年人搭桥,为了让青年人在未来30年能够对这个世界发言,表态。各界关注青年说明大家也都充分意识到,未来的世界要看中国青年。

“不一不异·中国青年艺术家实验展”现场

青年艺术家需要扶持,而非利用

如今在这个热闹的艺术市场里,青年艺术家面临的问题并非是没有机会,而是太多机会;但良莠不齐艺术选秀,对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把双刃剑。青年艺术家需要被关注,是为了更完整地成长。但若以关注之名被利用,那将是一种致命的误导。杨劲松表示,就整个全国的文化氛围来说,青年人的机会好像是比原来多,然而有效的学术机会并不多,他们也并不能够恰当地跟专业或者是跟他们的一些未来的发展有关系。校园里面虽然充满了各种活动,但除了学生会或者团委的一些活动他们的展示机会并不多。然而,校园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学院聚集了大批的年轻人,这也是大学美术馆很好的资源。

鉴于中国美院美术馆的场馆情况,美术馆的空间有效利用较高的只有一、二楼和大空间,三、四楼则经常是无人问津。如果把三、四楼给予学生的话,他们充分利用空间,相信能使美术馆更活跃,更有朝气,同时也让公共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回忆起20多年前,杨劲松教授自己上研究生那会儿,他和几个同学共同发起的“新学院派”活动,当时正是学校领导给“新学院派”的策划团队提供了美术馆支持,在杨劲松看来这对他后来的艺术发展都是受益无穷的。或许正是许多正能量的扶持,使得“新学院派”这一思潮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校园里这块没有利益牵扯纯净土壤对学生是非常好的。所以我想通过‘青年扶持计划’,给学校、给年轻人留一段很好的记忆。在美术馆做过一次活动,不管展览结果如何,对个人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