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年轻艺术家被称"果冻一代" 对公共事务毫不关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7-27 10:00:31 |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论坛

又是一年毕业展。近几年对年轻艺术家概念化的贴标签运动,以及“年轻艺术家没有人文关怀”的争论不断。或许,集群性的艺术作品展,能够为当代青年艺术学子起到最为直接的“正名”作用。

中央美术学院刘涵的灯光雕塑《门里门外》 ,两件很小的作品,门里是楼梯或者走廊的一隅,门外却是整个世界的喧嚣景象。这件作品放在“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上,似乎成为对当下年轻创作者的一种隐喻:拥抱自我,而同时放眼世界。

草莓、果冻、卡通一代?

近几年,以“果冻时代” 、“卡通一代” 、“青春玄幻” 、“超级英雄” 、“E时代天使”为名的青年艺术家展览层出不穷, “草莓族” 、“果冻时代” 、“新动漫美学”等针对年轻艺术家的“冠名”也曾风头一时无两。如今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速度较之其他国家的当代艺术,令人始料不及;而这其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生态被业界寄予厚望,其充满激情和创想的新鲜血液在艺术中涌动,亦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与走势,而令人格外关注他们的艺术生涯。陈漫、张鹏、金钕、熊宇、陈可、高瑀、李继开、杨静……已成为青年艺术家的个中翘楚和职业偶像,被策展人贴上特色鲜明的标签而进入“展览-画廊-拍卖行”的流水线作业,成为不少刚走出校门的艺术大学生的梦想星途。

在很多批评家看来,“果冻一代自由而孤寂、开放而自我、纯粹而贫瘠” ,青年的成长环境与知识结构,使得他们与社会的关系既敏锐又游离,情绪的波动与社会信息符号得到鲜明的反映,使得“70” 、“80”一代艺术家,更愿意用虚拟的方式创作艺术。策展人陆蓉之曾说,动漫已经深化为世界各地青少年彼此之间的沟通符码,他们的绘画语言进一步的消解和视觉形态的进一步图像化,成为一代艺术家的共同特征。

这些虚拟化、平面化、卡通化的图像,曾经成为艺术潮流,可如今若有人还将之视为“太阳底下的新鲜事” ,可就真OUT了。希腊怀疑派哲学家卡涅阿德斯曾说:“同一时刻出生的人,其气质命运迥然不同” ;孔子亦曾讲“五十而知天命” 。基于此,中央美术学院的高荣国拍摄50岁以上的同卵双胞胎,通过摄影作品,我们发现,他们和她们,曾经有着同样的面孔,生活在同样的家庭,长大后却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明显而令人惊异的变化。而湖北美术学院的曾露林以瓷为材料制作雕塑《清洁》 ——清洁用品贯穿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这些过程也是私密的内核,有着独特纯净的精神气息,反射出面对自我的一种反省与思考。曾露林以陶瓷材质制造出极富质感的纯白世界:轻薄的手纸、柔软的毛巾、墩拙的香皂…… “传统的艺术门类——国油版雕,都在青年人的手中加上了其他媒材——比如在雕塑中加入灯光,版画加入有机玻璃材料,绢本绘画以光投射到墙上,呈现另一种图像。 ”今日美术馆艺术总监、本届展览评委会成员徐累在谈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时,笑言“甜蜜的烦恼”是对媒材的著录繁琐。通过现实意象的分解与重构表达充满人文意味的哲思,或者侧重都市新材料引起的心理冲击,或者工业与村落并置泛起的时空慨叹,又或者自身生活压力下的挣扎与呐喊,在这些年轻艺术家看来,只有突破媒材的固定概念和表现能力,才能传达自身流动的、鲜活的当下体验,展现秉持心性的艺术表现意趣。“现在年轻人在创作手法上向两个方向走:传统手法基本元素的应用——比如纯以素描为创作手段,或者水印版画,效果非常好;要么就做实验做到极致。二者相互呼应,其实二者之间选择的余地也很大。 ”徐累说。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