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专业艺术院校相继公布了招生简章,记者对比发现,各专业院校招生出现三种趋势:普遍缩小招生规模、强化和增加技术专业招生和定向培养模式趋热。
普遍减少招生人数
从各专业院校公布的招生人数看,今年艺术院校普遍的招生人数都有所减少。
北京电影学院2011年的招生计划是488人,今年减少33人,为455人。中央美术学院近年来整体招生规模,从前年起确立了不再扩大招生、适度减少招生人数的方针。
今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专业共招收664人,也比去年减少了36人。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变更幅度最大,减少20人,电视编辑方向减少15人,文艺编导、综艺节目编导方向减少5人。
中央美术学院从2010年减招了50人,对此,招办主任钟平解释,这是依据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确定了办学规模,对在校生人数有所控制。
同样,上海戏剧学院的招生计划也由去年的460名减少到434名,主要是表演专业减招了一个班。今年,同济大学电影学院与上海译制片厂合作开办的影视配音专业迎来首届毕业生的同时,该专业不再见新的招生计划。
今年上海知名的综合性高校中,同济大学的电影学和传播与艺术学院中的艺术专业并入艺术与设计学院,表演专业(影视表演、舞蹈表演)只招35人,比去年减少20人,影视配音方向更是暂停招生;广播电视编导取消原有的电影制作方向,共招50人,较去年减少5名。
增技术专业招生
艺术院校在缩减招生人数的同时,相应增加更多的专业方向。
尤其是近年来文化产业强势发展,由此增加的更多艺术技术型人才成为市场稀缺品类。今年各艺术院校招生简章体现出更重技术培养的特点。比如,北京电影学院2012年的招生简章强调了对产业发展急需的一些人才,声音特效、数字媒体、电影特技设计、虚拟空间设计等专业,由过去的隔年招生,调整为每年招生。同时,北京电影学院还增加了一些与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方向和招生名额,比如电影院线管理等。中国传媒大学的导演系增加了剪辑技术与艺术方向。上海戏剧学院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今年开办的方向是京昆唱腔与音乐设计。
定向培养成趋势
除去招生规模的普遍缩小,各院校在培养方式上出现定向培养趋热的迹象。
今年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艺术院校,与相关机构合作新设定了专门定向培养方向的招生计划。中戏的表演专业所招的“中国儿艺班”,由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作办学,学生毕业时采取双向选择,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择优录用。北京舞蹈学院首次推出了“芭蕾舞表演人才实验班”,是与中央芭蕾舞团联合推出的面向全国的战略合作培养计划。学生入学后,两年在校学习,两年在团实习,实行“2+2”培养模式。
上海戏剧学院的木偶班,自2004年创办以来,一直以定向培养的模式招收和培养学生。2009年,受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的委托,该校定向为中国各木偶皮影院团培养从事木偶表演与造型艺术以及本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人才。2010年,该校与漳州布袋木偶剧团共同培养布袋木偶表演专业;2011年,该校又与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共同招收提线木偶表演专业。今年,木偶班再度招收木偶皮影与木偶造型方向的定向委培生。
定向培养是功利实用主义?国家一级导演、受聘执教于沪上多所高校的宋崇导演认为,定向培养符合国家学、教、产合一的办学理念,使学习更有方向感更具实用性,近些年各院校的定向班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追捧。
不过,定向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有瓶颈。定向生在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知识相对固定,因此宋崇主张,定向培养的艺术生在大学里应该“尽可能多地学点东西,多多益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