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青年美展辉煌如何继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29 10:30:04 | 文章来源: 成都商报

青年美展优秀作品

 

一双漂亮的眸子瞅着你,似乎藏着太多的故事;桃红的嘴唇,厚而微翘,透着性感。白皙的面庞,丰腴的身体,细节处讲述着文艺复新时期画派的味道。身体背后则是巴黎的居民区,一层一层的背景更突出那女子的独特:清丽而又高贵。

这是中国美术馆进门大厅左边挂着的第一幅画,名为:《梦回巴黎》,那眼神那笔触,很像珍藏在卢浮宫的《蒙娜丽莎》。这是中国第四届青年美术展526件作品中的一件,作品后一个个暂时陌生的名字,在日后可能变成全国皆知的人物。

2011年12月中旬,第四届青年美展在北京落幕。相比第二届脱颖而出的罗中立的《父亲》那种震撼灵魂的作品,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似乎有点平淡。是什么让这个曾经捧红众多优秀画家的展览几度暂停,又是什么力量让它重新启动?第四届青年美展涌现出哪些值得关注的优秀作品?又是什么原因,让它们失去了穿透人心的力量?

带着这些疑问,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此次展览的主办方及相关艺术家,为你还原它辉煌的过往,并拷问它“平淡”的当下。

任何一个行业,如果青年创作力量不足,那是没有后劲的。

全国青年美展是国家级的综合性大展,1957年举办第一届、1979年举办第二届以来,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深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美术家,许多当年的参展作者在今天已成为画坛的中坚力量。2008年,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成功举办,确立了以后每三年举办一次青年美展的“规则”。2011年12月,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成功闭幕。

历史 经费有限展览几度中断

青年美展的历史几经坎坷。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觉到,不仅普通人,甚至连业内人士都会为一个事实惊讶和困惑:一举捧红罗中立的青年美展(第二届),到现在竟然才举行到第四届!

1957年3月16日,“全国青年美术工作者作品展览会”(即“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在北京开幕,共展出845位青年作者的936件作品,作品类型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等。在此次画展上崭露头角的部分画坛青年如今已成为美术大家,黄胄、张钦若、高庶绩、潘世勋等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但当第二届青年美展拉开大幕时,已是23年之后。

1979年12月21日,中国美术馆人头攒动。一幅名为《父亲》的巨幅油画前,见者落泪。罗中立用超写实的笔法,画出一位慈祥的老农,他苍老却目光坚毅,他微张的嘴里已看不见牙齿,树皮般的皱纹如刀刻般清晰。

“在这巨大的头像面前,我感受到牛羊般的慈善目光的逼视,听到他沉重喘息,青筋的暴跳,血液的奔流,嗅出他特有的烟叶味和汗腥味,感到他的皮肤的抖动,看到从细小的毛孔里渗出的汗珠,以及干裂焦灼的嘴唇,仅剩下的一颗牙齿,可以想见那张嘴一辈子究竟吃了些啥东西,是多少黄连,还是多少白米……父亲———这就是生育、养我的父亲,每个站在这样一位如此淳厚、善良、辛苦的父亲面前,谁又能无动于衷呢?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又是哪些人不了解、不热爱这样的父亲呢?”罗中立的自析,又何尝不是看画人的感受?这幅著名的作品几乎让当年名不见经传的青年画家罗中立一夜爆红,速度不亚于如今的快男超女。

“第二届青年美展”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井喷,共展出575名青年作者543件美术作品,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王公懿的版画《秋瑾》获得一等奖,涌现的许多佳作已载入当代中国美术史册,涌现的许多新人已成为当今中国美术的中坚。

然而,当第三届青年美展揭幕时,却又是在28年后的2008年。中国美术协会展览部主任杜军负责了第三和第四届的青年美展。对于青年美展几度中断,杜军的解释有些无奈。“青年美展是中国美协的一个很重要的品牌,但它属于国家拨款的展览。第二届后,申请经费上有一定难度,美协的前几任领导可能又忽略了这个事情,所以迟迟未能重启。其实任何一个行业,如果青年创作力量不足,那是没有后劲的。所以中国美协认为这个品牌很重要,就一直致力于恢复。但恢复是很难的,这不是一家的事,全国青联与中国文联都得同意,在得到上级机关同意之后,才有可能把经费申请下来,才能持续办下去。现在中国文联基金会是青年美展的坚强后盾,有了支持,就能比较稳定的办下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解决了经费问题后,现在,青年美展已经成为三年一次的盛事。“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三大品牌,包括北京国际双年展,青年美展(每三年一次),以及五年一次的全国美展,这三大品牌保证了每隔一年就有高水平的美术展览产生,也会激发创作者的热情。”

为了增强青年美展的吸引力,中国美协还决定,凡青年美展的优秀作品,在参加全国美展时免除初评,直接进入复评阶段。原来,全国美展是由中国美协向各省分配名额,而青年美展的优秀作品,将不占用所在省份名额,相当于为其他画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