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大学生回炉学技艺引争议 专家吁考量成本收益关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20 09:10:57 | 文章来源: 大众日报

已经就业的大学生,再“回炉”去学一技之长,如今似乎正在从个案演变为一种现象。从争议到认可,尽管公众对于大学生“回炉”的认识逐渐回归理性,然而,大学生“回炉”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又该如何看待“回炉”背后的诸多争议?

“回炉”再造,选还是不选

1月14日,在农历龙年春节前的最后一场招聘会上,省城历山剧院的会场显得冷清了不少。家住济南的陈于洪(化名)在稀稀拉拉的招聘单位中间几进几出,却依然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

“工作之后感觉自己学的东西还是很表面化,想在某一个方面深入下去很难。”作为一名专科生,陈于洪今年刚刚22岁,毕业已经半年时间。“我不是干不住的那种,也不会干几个月就跳槽,但感觉没有专业的技术,工作起来很吃力。”

对于“回炉”,陈于洪并不陌生。他觉得这是实现自我提高的一个好途径,而自己也正在谋划着再去学校学习一门技术。“要挑选的技术肯定是在我的专业范围之内,选一项,深入地学习。”

显然,要迈出这一步对于小陈来说并不容易。几乎刚毕业就想要“回炉”,他对自己心里很没底。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访求职大学生表示并不认可这种形式。而小陈更多的担心则集中在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现在的工作不能说不好,如果辞职再去学习,到时能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关键问题还有,现在不知道该选哪项技术,该去那里学习,毕竟,选择‘回炉’的大学生还是少数。”

收益与成本的考量

“对于大学生‘回炉’去学一技之长,你们怎么看?”记者把这个问题同时抛给了从技工院校毕业的周强(化名)和他身旁两位来自本科学校的应届生求职者。

“如果选择再去学一门技术,多一些证书,那么竞争力肯定会更强,因为拥有专业的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发展空间应该很大。”周强说,“像我的很多同学都会选择考取本科,为的也是这个目的,他们已经有了技术,更想获得一个学历证书。”

另一位本科生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大学生选择‘回炉’去学习一门技术,这必须要建立在他对自身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职业目标非常明确的基础上。况且还要考虑成功的机会和付出成本的问题,毕竟已经在大学付出了四年的时间。”

在这位求职者的回答中,透出了这样的信息,即“如果要‘回炉’,应该由谁来买单?”不可否认,选择“回炉”的大学生存在寻求职业高起点的初衷,但成本由谁来买单却仍然待解。采访中,很多招聘单位对于求职者工作经验的要求让大量应届求职毕业生望而却步,这也意味着这些招聘企业不愿意为员工的再培训承担费用。

相关专家表示,在大学教育阶段,在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操作层面,应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在参加工作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竞争力,从而尽量避免“回炉”造成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增加。

提供一个“回炉”的渠道

“大学生回到技校学技术,这是一件好事情,至少从观念上、就业理念上改变了。实际上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的择业观需要改变。”济南职业学院就业指导处副处长高静告诉记者,“回炉再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路子,可以有选择的空间。”

高静认为,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大学生“回炉”可以看做是一个技术性的提升,更容易塑造成复合型人才。

济南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贾凤美告诉记者,“大学生‘回炉’带来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装备水平的进步,企业对于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大学生选择学习一门技术,显然有利于其增加就业竞争力。”

贾凤美同时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如果再从事一门技术的学习,相对而言,更加容易成为高级技工的人选。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培训班,但现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或者体系,以帮助学生‘回炉’。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回归的渠道,以促进其自身发展。”高静表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