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4时,清华大学大礼堂早早就坐满了大学生,学子们的目光聚焦在台上的四位泰斗级大师身上,杨振宁、吴良镛、冯其庸、欧阳中石四位年龄加起来超过350岁的老人,在这里与大学生们对话“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著名诗人、文史学家冯其庸和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把他们对科学、人文和艺术的感悟与学子们分享。
在中国和美国都教过大一新生的杨振宁,对两国的学生很了解。他说,中国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要比美国的学生好的多,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的学生要成熟的多。美国大一的学生有三分之一还没开窍。但中国的教育最大的缺点是太偏重训导。训导就是老师给你设定一个课程让你去钻研,不要去管别的事情,这让中国学生有个很大的缺点:太注重专一,不管闲事。杨振宁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大学生们分享:坚持“渗透性学习法”,多听各领域专家学者的讲座;多和同学、朋友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多去图书馆看书,那里有科学、人文、艺术方面的最新知识;尽早明白自己对哪个事情特别有兴趣,特别有能力,就培养这个兴趣能力的再发展。
欧阳中石说,艺术是求美。嫦娥奔月是很美的神话,现在人们把想象中的事情和科学对接了,所以艺术让科学更加灵感,搞科学也应该有艺术的灵感。嫦娥奔月就是用科学实现了。他语重心长道,科学、艺术、人文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吴良镛说,建筑是一种艺术。建筑要讲人文,建筑要把人文和自然环境相结合起来。大到区域、城市,小到一个建筑群、一个校园,都蕴含着艺术,都有空间的创造。西方有一句话设计无所不在,我们讲艺术追求,空间的追求,形象的追求,可以在每个地方都有,包括艺术本身,审美的文化。
冯其庸说,做学问要求真。冯老为了查清楚玄奘法师从印度归来的路线,十次去西域,最后一次上高原已经83岁,最终考证了玄奘归国路线。他说,做学问很辛苦,需要花精力,需要下决心,需要有求证的不懈精神。现在有一些文章让你实在不放心。
这场对话让大学生们从大师的身上收获心灵的指导和智慧的启迪。一位大学生说,参加清华大学时代论坛举办的“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杨振宁、吴良镛、冯其庸、欧阳中石对话专场,感受到老一辈学者的大家风范,他们关心中国教育,关注社会问题,担忧文化传承,谦虚朴素认真,值得钦佩学习。另一位大学生感言,听着老而不衰的大师们字正腔圆酣畅淋漓的对话,真心被震撼了!自叹不如,感触良多。差距,惭愧……还有一位文科生说:“听到冯老说自己83岁那年还亲自又去帕米尔高原考证唐三藏当年走过的路线的时候,我感动的要哭了。这种人文也要求真的精神是我们很多文科生所缺乏的。今天真的很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