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建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越来越多,吸引了不少公众走进博物馆。但同时,一系列博物馆突发事件也引起公众对博物馆藏品安全、运营管理等问题的高度关注。
据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建松介绍,美国88%的博物馆提供从幼儿到少年的教育项目,我国博物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无法充分满足公众需求,更无法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
他认为,现代博物馆的核心使命是教育,博物馆应成为民众的大学。博物馆在当代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促使各国建设博物馆的主要原因之一。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我国博物馆目前的总体状况吗?
陆建松:据国家文物局统计,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我国只有25个博物馆。1978年年底,全国文物系统博物馆有349个。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博物馆3415个。进入新世纪后,博物馆建设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速度上来说,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博物馆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
博物馆参观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08年部分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后,每年观众参观量超过3亿人次。截至2010年,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总数达1893个。
记者:为什么新建博物馆激增,质量能跟得上吗?
陆建松:之所以出现博物馆建设高潮,一方面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党的“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力推动有关。
但是,我国博物馆建造中存在诸多违背建设规律和程序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博物馆的质量。比如,现在各地政府加大了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博物馆为什么要建、如何建、建成什么样,往往由政府决定。由于缺乏科学规划,部分建成的博物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成了政府装点门面的摆设。
还有一些博物馆“重建筑、轻展览”,不顾博物馆的实际使用需求,盲目在建筑上攀高比大,投资规模动辄上亿元甚至10亿元。这不仅造成建筑空间大量浪费,而且能耗巨大,营运不堪重负。本该重点考虑的展览费用,只能捉襟见肘。
在博物馆水平先进的国家,观众需求总是被放在首位。比如加拿大,观众意愿决定办馆、办展的方向。因此,他们会定期进行民意调查,全面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民众对博物馆的兴趣、意愿和预期,并以此为依据建设博物馆和举办展览。
记者:有人说,我们的博物馆是“一流的藏品、二流的展览、三流的服务”。真是这样吗?
陆建松: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拿藏品来说,我国博物馆收藏总量少,且品类单调,同质化现象严重。现在全国文物系统博物馆藏品总量约1571万件,省级博物馆每家平均藏品仅10多万件,大部分藏品为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钱币、字画等。
而大英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卢浮宫拥有藏品400多万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藏品300多万件,俄罗斯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拥有藏品300多万件。美国史密森尼研究院所属的19家国家博物馆(微博)收藏量达1亿多件。这些博物馆不仅藏品量大,而且品类丰富。
此外,当前我国博物馆主要扮演“文物仓库”的角色,工作重心是文物收藏,对如何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往往不够重视。所以,虽然我国博物馆每年举办的展览数量不少,但大部分展览常年不变,水平不高,并且普遍存在“重展不重教”的问题,围绕展览举办的教育活动非常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