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谁是纽约公共艺术的推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06 14:17:39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2002年,路易斯·布尔乔亚的巨型蜘蛛爬过洛克菲勒中心广场,2004年,草间弥生的“自恋的花园”漂浮在中央公园蓄水池。很多影片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场景,来自欧洲的移民在航船上远远看到自由女神像,激动地大叫:“美国!”而今,肯尼迪国际机场第四航站楼同样以一系列公共艺术作品迎接八方来客,在其离境大厅上空送别旅人的,是考尔德的雕塑《飞翔》。在纽约,随时随地可能遭遇艺术,其中有小品,也是大师作品。

近20年,公共艺术在纽约蓬勃发展。从“百分比公共艺术法”的诞生以来,艺术家、民间机构和官方在金钱与智慧上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使纽约公共艺术所树立的执行模式和创作趋势,成为世界各大都市与艺术家仿效的楷模。

纽约公共艺术在体制内的推行,主要由三个单位负责,包括市政府文化局的“百分比公共艺术计划办公室”、大都会交通署的“轨交公共艺术办公室”、教育委员会的“学校公共艺术计划办公室”。体制外的公共艺术,则主要由民间的非营利机构“公共艺术基金会”与“创意时代”主导。

早在1965年,纽约市长华尔特·温格就曾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批准调拨经费作为工程配套的艺术品经费来源,这项市长命令可谓纽约公共艺术政策的先声。直到1982年纽约市议会通过《百分比艺术法》,规定预算在2000万美元以内的公共工程,必须拨出不低于1%的费用作为公共艺术品的设置。自此,纽约的图书馆、学校、医院、公园、法院、码头、警察局、消防站,甚至窨井盖,都纷纷出现了公共艺术的踪迹。

作为政府主导的有力补充,“公共艺术基金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基金会的“弗里德曼奖”是一项针对纽约的公共艺术设立的奖项,同时,它也负责在中央公园等地设置临时性公共艺术品。

“创意时代”是策划执行另类公共艺术的机构。曼哈顿的天空、电子广告牌、公共汽车、快餐店纸杯……他们无所不在。它不仅为年轻的艺术家提供了舞台,同样也和大师合作,制作包括纪念“9·11”事件的光束,村上隆在中央车站的卡通眼,蔡国强在中央公园设计的焰火等作品。“创意时代”为成千上万的纽约人提供了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与当代艺术不期而遇的特殊经验。

(本文参考何春寰《带你逛纽约无墙博物馆》,朱洁树整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