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怎能急功近利
“室内乐长期以来在‘参赛为先,急功近利’的气氛中处于辅修学科的地位,个别教师甚至以影响专业课为由阻止学生参与室内乐的训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娜木拉的话更为一针见血。她认为,中国艺术教育中,很多教师和家长的心态需要端正。“教师和家长的抗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长,追求‘明星’模式,更加会使学生产生偏离集体合作的意识。”
今年获得埃内斯库国际音乐节大提琴比赛第一名的26岁青年田博年是娜木拉的弟子,这位德国科隆爱乐乐团终身大提琴首席,从小就喜欢室内乐演奏。对室内乐的热爱不仅没有影响他的独奏水平,在娜木拉看来就是室内乐训练使得他的琴声更丰厚、技艺更完美——田博年先后获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金奖、达维多夫国际大提琴比赛第一名及特殊艺术成就奖等独奏殊荣。“独奏训练与重奏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享誉国际的优秀独奏家通常也是杰出的室内乐演奏家。”娜木拉坦言室内乐较之专业课更应成为基础课程,“室内乐的学习是专业音乐演奏者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同素描之于绘画是基本功一般。室内乐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倾听、尊重同伴,也能使学生更具客观的头脑和控制能力。后者恰恰是顶尖独奏家的魅力所在。”
室内乐教的是未来
正因为室内乐重视的是倾听与合作,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和多年的合作才能显现成效,绝非培养明星之路,也很少有一夜成名的例子,所以,“室内乐教学不可能是快餐式的,教与学都要耐得住寂寞。”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王绍武说,“要认识到我们正在教‘未来’而不是教‘现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张子辉建议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改变并扩充专业教师对室内乐教育的认识,让学校重视、教师支持、学生喜欢,从而使室内乐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室内乐既是器乐演奏的最高形式,又是交响乐发展的基础。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享誉世界的交响乐团都拥有自己出色的室内乐重奏组。反观国内,至今没有一支职业化生存的四重奏组合,对乐迷来说,大型交响乐和独奏音乐会也许更受欢迎。这些现象都表明,中国的室内乐发展仍旧“路漫漫其修远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