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艺术博览会:庸俗的艺术还是高雅的商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19 09:41:06 |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如果在网上检索一下本月内正在举行或者将要举行的艺术博览会,你会发现,从亚洲到欧洲,从欧洲到非洲再到北美,上海、横滨、光州、首尔、新加坡、伊斯坦布尔、莫斯科、卢布尔雅那、约翰内斯堡、马拉喀什、布宜诺斯艾利斯、魁北克、圣地亚哥、纽约、费城……几十座城市,在9月都会举办艺术博览会,平均每天就有至少一个艺术博览会开幕,所涉及的门类也囊括了从古典艺术到当代艺术、由袖珍艺术到平面设计等各个领域。全球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艺术博览会遍地开花。而9月,只不过是一年当中的一个普通的月份而已……

虽然在过去十几年间发展迅速,但具有商业性质的艺术博览会历史并不长,它出现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德国。目前国际艺术界的重要博览会有瑞士的巴塞尔艺博会、西班牙的马德里ARCO艺博会、德国的艺术科隆、法国的FIAC、荷兰的TIFAF、中国的香港艺博会、英国伦敦的弗里兹艺博会、美国的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博会等。艺术博览会作为一种商业运作模式,为画廊、艺术机构、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纪人以及艺术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与交易艺术品的综合平台。一般而言,参加艺博会的画廊与艺术机构需要支付展位费用,但也有少数的艺博会例外。

艺术博览会无疑是艺术与市场的结合,可以说是代表着艺术界新一轮的消费主义热潮。艺术上的纯粹主义者可能会把它看作是艺术堕落与庸俗化的表征,而画廊和收藏家则认为它是增加艺术市场透明度和提高效率的高招。如果说商业性是艺术博览会与艺术双年展、三年展等艺术活动的最大区别,那么反言之,后者之所以有别于艺术博览会,关键之处亦正在于它们的艺术性与学术性。

然而,近几年间,国际上的情况发生了一些转变:越来越多的策展人介入到艺术博览会之中。艺术博览会策展人的工作,就是引入策展理念,将艺博会转化为一个策展的平台。一方面,这是一个让博览会本身或者其中某些画廊从众多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这种情况也说明艺术博览会并不必然只优先考虑商业利益而无视社会与文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商业化的世界里,不可否认艺术也是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尽管它的意义不止于此。在复杂的艺术市场中,艺术博览会也必然面临当下境遇的挑战,若不能与时俱进,也就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单纯的商业诉求与运作并不足以让艺术博览会充满活力,因此,近年来,艺术博览会采取了更多关于艺术批评和教育观众的举措。举办方会邀请批评家展开关于艺术价值判断与艺术收藏的讨论,有些艺术博览会专门设有非商业的摊位等等,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赤裸裸的商业气息,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社会与文化效益。

安迪-沃霍尔曾经这样评论纽约的餐厅,说它们卖的并不是食物,而是气氛。同样,艺术博览会也不仅仅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拥挤的空间内,将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一股脑儿地推销到买家面前。它让艺术界的从业人士和收藏家有机会定期碰面,交换各种信息,展示自己的同时也观看同行们的展示。在这样一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里,或许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才是最为宝贵的东西。

总之,一个能够让艺术家、艺术机构、收藏家甚至普通公众来参与、介入、评论、探究和质疑的机会,一个能够展示、回应和制造当代文化与文化氛围的场合,必然是沃土。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