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追忆一代宗师庞薰琹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16 15:51:12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1906年6月20日(此年10月22日西方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去世),中国现代美术运动决澜社的主要领袖、新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奠基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立人庞薰琹先生出生在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江苏常熟一个书香世家,高祖精通音韵,曾祖父曾为探花,祖父和叔祖父皆曾为进士。常熟简称"虞",虞城有虞山,明代虞山琴派和清代虞山画派皆因此得名。常熟又有七条河,称"七弦"。庞先生名薰琹,字虞弦,更有一方画印"家在琴川第一弦"。常熟还是元四家之首、《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的故乡。庞先生自幼受母亲影响喜爱并学习绘画。音乐和绘画几乎伴随着庞先生筚路蓝缕的一生。尽管在巴黎叙利恩绘画研究所学习绘画的同时跟随巴黎音乐学院退休教师梅隆夫人学习音乐期间曾因为是双手动手术然后学习钢琴还是专心绘画犹豫再三并最终选择绘画,但是他依然相信时间艺术的音乐和空间艺术的绘画之间有着某种“体异性通”的联系。恩师刘巨德曾告诉我庞先生喜欢贝多芬,而他跟随庞先生攻读研究生第一堂课的内容就是庞先生由分析西方音乐入手阐释绘画的道理。庞先生还曾因为学医还是学画而犹豫。他15岁考入震旦大学预科学习法文,本来计划预科结束进入震旦大学最好的医学院学医,但是因为一次考试中一位神父由于误信庞先生的父亲是银行董事长而要求他做假并帮助他获取高分而对继续学医心生怀疑,又因为另一位神父认定中国人成不了大艺术家的一句话而倔强地选择继续学画。鲁迅也曾弃医从文。我想,对20世纪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而言,个体生命求真的使命和集体民族精神的自觉一定是他们共同的理想。

回望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和民族化历程,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自辛亥革命前的李铁夫、李叔同、李毅士和辛亥革命后的李超士、冯钢佰、吴法鼎、陈抱一等人先后留学海外始,一批又一批的美术先行者在学习西方、研究西方之后立足中国,至今影响着21世纪中国美术的实践、理论和教育体系。其中尤其是1919年留学法国的徐悲鸿和林风眠,前者带回了西方“现实主义”,而后者则带回了西方“现代主义”,并分别深刻地影响了北平艺专(今中央美术学院)和杭州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两所学校艺术教育的历史轨迹。如果说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贡献基于二人殊途同归的中西比较跨文化视野,那么六年之后(1925年)同样留学法国的庞薰琹则不仅仅具备跨文化视野,更具备跨学科视野,除西方美术之外,他还带回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包豪斯”以来的西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创立并同样深刻地影响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育体系。仅此一点就足以奠定庞薰琹先生20世纪中国艺术教育一代宗师的地位。其实,1925年庞先生初到巴黎的时候便参观了十二年一次的巴黎博览会。此时法国“装饰艺术运动”方兴未艾并且正是因为此次博览会而举世闻名。庞先生深受启发,他发现所谓美术并非只是绘画和雕塑,衣食住行之间美无处不在。当庞先生决定报考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时发现这所学校并不招收中国学生,因此将来在中国建立一所这样学校的念头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谁会想到,三十一年之后(1956年)庞先生竟然真的实现了他的梦想,更有谁会想到,七十年后(1995年)这两所学校竟然结成友好院校并开始互派师生合作交流,然而此时庞先生已经无法亲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