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打开艺术之门”
合唱团成员和着音乐拍手伴奏,台下小观众们齐刷刷地也跟着做,嘹亮的歌声与清脆的掌声相映成趣……这是7月13日德雷斯顿爱乐童声合唱团《歌唱吧,小夜莺》音乐会亮相“打开艺术之门”的情景。如此热烈的现场互动氛围让德方工作人员很惊讶:“在我们国家,观众听音乐会都很安静。不过我觉得,针对孩子的音乐会,互动很重要,台上台下都开心。”
像这样的演出还有很多,尤其是近几年,法国、以色列、德国、荷兰等国家的使馆,纷纷牵线搭桥,介绍自己国家的优秀少儿演出团体到音乐堂演出。很多时候,考虑到音乐堂在经费方面的难处,使馆还会主动承担本国演出团体往返的国际旅费。
由于“打开艺术之门”的口碑效应,很多艺术家开始毛遂自荐,主动加盟。比如,加拿大钢琴家罗杰·罗德去年曾参加演出,今年他早早就与音乐堂联系,表示愿意免费为孩子们演出。此外,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几个室内乐演奏组合也积极要求参演,今年还新添了铜管五重奏。
主动“请愿”的还有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菲。今年“打开艺术之门”第一轮宣传海报中并没有7月29日杨雪菲古典吉他演奏会,是第二轮印刷宣传册时才加进去的。
其实,这是杨雪菲在阔别13年后再次回归“打开艺术之门”的舞台。1998年,杨雪菲已经引起国际吉他界的注意,而她当年在“打开音乐之门”(当时名)的演出中更是获得了如潮掌声。第二年,这个小才女就赴英留学去了。如今,她再度回到北京,回到“打开艺术之门”。她甚至有意在明年“打开艺术之门”期间,与音乐堂共同举办古典吉他夏令营,在小朋友中推广古典吉他。
与杨雪菲一样,青年指挥家夏小汤也与音乐堂和“打开艺术之门”有着不解之缘。很多观众都记得,2010年“打开艺术之门”闭幕式音乐会,便是由夏小汤执棒中国爱乐乐团演奏的。其实,夏小汤本是学钢琴出身,考大学填志愿时,他却选择了指挥专业。至于为何“急转弯”,他笑言:“都是‘打开艺术之门’惹的祸!”原来,上高中时,他每年都来欣赏“打开艺术之门”的演出,李德伦、杨鸿年、谭利华等一批指挥家的风采,深深触动了他,让他萌生了转行的念头。“我现在还记得,11年前,汤沐海老师在音乐堂指挥国交演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彼得与狼》等曲目,指挥得特别潇洒,特震撼。”夏小汤说。这么多年,他一直很感激音乐堂给他的艺术启发,“也许,只有真正走近艺术,我们才能更了解自己。”
让文化“义举”更从容
“一场演出几乎赚不了什么钱,但他们始终在做,因为孩子需要,家长需要,社会需要。对一家演出机构来说,能够长期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很不容易,他们的义举令人感动!” 一位领着孩子来看“打开艺术之门”的观众如是说。
这话听着真让人高兴。毕竟17年的坚守和创新,让音乐堂赢得了观众的赞誉。然而,“义举”一词,却又让人生出一点点酸涩与悲壮。什么时候,音乐堂的义举,才能成为全社会的义举?
如果把“打开艺术之门”称作一项文化惠民工程,也许没有人会反对。近年来,政府一方面鼓励艺术院团到市场大潮中去搏击,以观众需求为原动力,创作推出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演艺产品;另一方面,对那些为大众提供丰富精神营养的公益性或半公益性文化活动、文化项目,也给了力度相当大的扶持。像“打开艺术之门”这样专门针对少年儿童普及艺术、进行艺术教育的文化活动,固然已经得到了政府的一些支持,但这种支持是不是应该更多一点呢?
何况,以其每年所吸引的观众人次、实际演出效果、演出后观众的评价以及在少儿艺术普及方面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打开艺术之门”正在成为北京的标志性文化活动品牌。而且,这个发轫于北京的品牌活动,如今已经走出北京,延伸到全国十几座城市,将北京的文化信息传递到大江南北。
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开艺术之门”担当着不同地域间艺术信使的职责。只是,这个信使的翅膀,由于资金等方面的捉襟见肘,飞翔得似乎有些吃力。事实上,对于做“小本生意”自负盈亏的音乐堂来说,要保证全年的正常运营,在投资“打开艺术之门”的时候,就不会财大气粗,这自然导致了待艺术家不“厚”,并为此而感到难为情,在聘请国内外演出团体时也会因为无法给对方“一个合理的出场费”而掣肘……
试想,如果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力度再大一点,如果企业赞助艺术的机制更加落到实处,这些问题想必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播下一颗种子,未必开花结果;播种越多,生根发芽的机会便越多——农耕如此,艺术普及亦如此。我们希望,“打开艺术之门”这项“园丁工程”的根基更加稳固、更加壮硕,同时以更高的水准和层次来惠及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