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艺体教育”不能沦为“特长教育” |
|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25 10:09:07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
教育部23日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月24日《新华网》) 坚持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国民教育未来发展的要义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积极态度。但必须要加以厘清的是:如此“艺体教育”是一种普遍性的素质提升教育,不是“特长教育”,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而并非落脚于学生艺体专长的专门培育。 如果在现实的“操作”中,“艺体教育”沦为了“特长教育”,在现行“特长加分”的中考和高考制度语境下,由上而下推进的“艺体教育”非但起不到推进素质教育的杠杆作用,反而会助长功利色彩浓重的特长教育歪风,使之愈演愈烈,从而加大家庭教育开支的负担——如此一来,教育部主导的“体育、艺术2+1项目”就变了味道。 还不仅如此,一旦普及性的“艺体教育”沦为了跳板化的“特长教育”,会引发更大的教育不公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投放并不均衡(譬如城乡之间),在经济落后地区越加明显。而在政策性“艺体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会不会加剧这种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状况?这并不是杞人忧天。无法回避,同样的“艺体教育”模式,受教育资源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其教育成果势必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的教育成果必然最终还是会体现于高考,产生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 其实,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文件、规定政策出台了不少,一些地方也纷纷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尝试,但效果却不太令人满意。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应试教育之所以成为应试教育,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存在。只要这种制度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中小学教育就难以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篱。即使学校按照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推进“艺体教育”,为了将来的出路,学生与家庭也会自我加压,尤其是那些贫困家庭出身和农村地区的孩子更会如此——至于课堂上的“艺体教育”,显然很容易沦为应试教育“加码”的某种道具。 由此可见,如果说推进“艺体教育”是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的一种创新,那么,其应该建立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资源均衡有效推进的基础之上。离开了后者,前者终归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看上去很美”,仅此而已。这正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正视和警惕的问题。
|
|
|
|
|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