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全新教育模式点燃中国教师教改热情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1-15 09:11:46 | 文章来源: 新浪网

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联合国际需要教育交流协会、世界青少年综合能力发展中心、美国IEEE教育学会等八大机构成立的需要教育联盟,针对中国应试教育模式下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培养相对比较薄弱的现状,落实国家“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教育改革精神,引进美国IEEE机构的需要教育模式和让孩子在“做中学、玩中学、错中学”教学方式,整合世界一流大学及海峡两岸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幼儿教育、儿童教育、青少教育、出国留学、职能教育、总裁教育、游学教育、带薪留学八大教育平台,并向全国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教育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个性化教育服务,从而建立一个从教育项目规划、教育资源整合、项目运营管理、教学系统实施的教育项目联盟——需要教育联盟招聘工作启动后,点燃了中国教师长期以来蓄积的教改热情。首期招聘200名教师的招聘信息发布后不到一周,吸引了全国上万名热心教改的有识之士通过需要教育联盟网站、电话等方式报名。


需要教育联盟人才招聘处负责人高华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最新统计数据,前来应征报名的竞聘者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25岁,其中在公立学校任教、退休的报名者占到了70%的比例,其余是来自近几年毕业的师范类、教育专业毕业,在其他行业的就职者。其中还有来自于东西南北中不同区域,从事项目投资的机构和个人,他们看好的是需要教育给中国现行教育改革带来的冲击、商机和事业前景,报名竞聘的是需要教育联盟的大区运营总监、省级营运总监、城市区域营运经理等职位。

在需要教育联盟招聘处,记者随意调阅了几份电话报名的通话记录和电子邮件投递的职位申请表。


一位来自南方,年年高考升学领全省之先的重点中学即将退休的校长,在用电子邮件投递的报名简历应聘理由一栏中表示,需要教育吸引他的,不是50万的年薪,而是需要教育采用的以树立人的价值观,打造人的创新力、洞察力、意志力、沟通力、控制力、执行力、决策力、影响力、领导力,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综合素质40%、价值观20%、学习成绩40%教育黄金比列的4:2:4教学模式。从事数十年教育事业的他,深知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担任校长以来,经常得到从他领导和管理的学校走出进入高校的学生,有因高分低能,难以适应独立学习环境而中途辍学,因高分低能触犯法律身陷囹圄,因高分低能大学毕业后择业困难,因高分低能在现实社会中闹出种种笑话等信息,让他愧疚不已,惶恐不安。因为,给学生需要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育,是早就意识到,并多年来以来梦寐以求想追寻和实践的理想。但考核他管理成效、领导能力的升学率,让他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做更加深入的探索,更没有可以实验的各种条件。教育教学时间排得满满的应试教育课程,被升学率羁绊其中的教师,让他们没有时间、空间、人力来“黄金分割”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时间、空间和人力资源以及教育教学课件的设计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安排。需要教育全新的,按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采用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给了他圆梦的机会。为此,他期望需要教育联盟能给他提供圆他教改之梦的平台。

另一位来自于外资企业,现在已步入白领阶层,当年毕业于华中一所著名师大,年龄36的青年才俊,在他投递的应聘简历里如此表达了他应聘需要教育联盟的理由:

“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的都是名校,我用16年的时间,心无旁骛地啃课本,年年以班级前三名成绩青云直上,直到大学毕业。22岁毕业后,从找第一份工作起到32岁的10年间,或因能力平平被用人单位炒,或因能力不足没有发展跳巢,用换了8个工作单位,从事了6个行业的工作,尝尽了生存危艰、郁闷烦恼、失望纠结,抛洒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青春岁月代价,在摸爬滚打,痛苦挣扎,汗水泪水中才东成西就了本该在受教育阶段需要的素质能力养成。品悟今生,感到最大的痛苦和遗憾,最愤懑的是,读书求学的16年,我没有得到我成年后生存发展需要的教育。需要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深深地触碰到了我深藏心底的痛。如果可以,我愿意舍弃我毕业后花了14年时间成就的今天,投身需要教育的事业,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明天,以我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尽一份公民的责任。”

……

另据联盟项目主任孙天群介绍,需要教育联盟为实现其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还革新了人才引进的模式,采用培训招聘会方式招贤纳士,所有应聘者将通过网络报名→网络面试→资格审核→参加培训,在先接受素质特训再竞聘上岗。这上万名应聘者,谁能入职,尚需在特训中脱颖而出。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