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教师职业受到尊重,从而让教师告别职业倦怠?除了提高待遇外,提供高水平、有深度、有选择性的专业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激励方式。因为只有通过培训拓展视野,才能让教师感到事业有奔头。
为教师培训拓宽天地
“我是艺术老师,很想到一个知名的艺术教育机构参加培训,但这个机构不是我们教育系统圈定的范畴,因此难以成行。”这样的困惑,代表了不少教师在培训上的纠结。
多年来,教师培训基本上是在教育界内部循环,一谈到教师培训,不是找师范大学,就是各区的教师进修学院。但是由于师范大学和教师进修学院的局限性,很难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所有教师的需求,同时,不少有益的社会资源又无法进入教师培训领域。
近年来,上海市七宝中学在师资培训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请名家上门指导并不局限于教育界,眼光伸向了整个社会,老师普遍反映培训效果好于以往。闵行区教育局局长竺建伟认为,在师资培训上,要有为我所用的策略,打破自我封闭,才会更有前景。
培育“超市式”培训市场
“现在我们教书,已经不是光靠本专业知识就能‘一招鲜吃遍天’了,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功底,还要懂得学生心理,更要有广泛的生活知识与情趣。”一位高中老师直言,“现在与学生对话,越来越需要圈外知识,否则就会被认为out了。”
目前,尽管有些培训机构列出了不同学段的教师培训项目,但基本上都是“共性有余、个性不足”。面对教师的不同需求,培训内容的单调和狭窄,“公共食堂”式的培训“大锅饭”,已失去了原先的魅力。“假如不同培训机构,能提供多元化的培训菜单,办成‘超市式’的培训市场,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长期从事师资培训的资深人士如此建议。
让教师因需求而学习
教师专业培训过去基本上是“卖方市场”,“我提供什么,你就学什么”,这样虽能体现集体学习、进修“划一性”的优势,但时至今天,作为培训主体的教师,显然更需要受到尊重,让教师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选择,应该成为教师培训的必要前提。
“不能认为教师只要学与教学有关的东西就行了,那样的话,职业之树就会枯萎。现在的教师,也正在向以学科为主,且综合性、全能化的方向发展。”控江中学校长张群认为,教书匠式的老师,尽管有传统的优势,但教得都很累,而且与学生的联络存在着先天不足,离开了学科,与学生的距离就会很大。
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关系自身的底蕴,也关联学生的获得。“名师出高徒,是因为名师都有绝活,教师培训既要拾遗补缺,更要成就特色,让教师在培训上有选择的自主权,对于导向‘我要学’,真正实现培训效应是极其关键的。”崇明县教育局局长黄强说,在完成普遍性的培训内容后,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培训,是未来教师培训特质化、品位化、个性化的方向,也有利于造就不同色彩的个性教师。本报记者
苏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