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美术高考生应对“高原现象”策略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01 22:31:47 | 文章来源: 江苏省江阴市教师进修学校 曹锋

美术高考生在学习素描、色彩的过程中大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绘画技能经训练并上升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甚至还可能出现倒退,这称之为“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发生于由低层次学习进入高一层次学习的过渡期间,它的产生是正常的,考生不必恐慌。如果能正确分析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并适当调整,会缩短并跨越“高原期”,再次实现大幅提升。但如果考生对这一现象不了解,又不能正确对待与克服,出现情绪波动,则可能会无法逾越“高原期”。

笔者分析“高原现象”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并希望总结出一些应对策略为辅导老师及考生提供帮助:

一.认知结构原因

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在作画中只知被动抄袭对象,死扣细节造成形体结构严重脱节,调子紊乱、缺少整体感,立体感偏弱,空间感不强。在表面上看,素描、色彩的训练活动是一种技能学习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是在美术基础理论指导下得以实现的。许多考生的理论知识来源于老师的点滴传授,呈零星、散点状,甚至只是来源于老师的经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旧有的知识结构严重限制了考生技能水平的进一步生成。

应对策略:学生要补充构图知识、透视知识、明暗知识、解剖知识、色彩知识、观察表现方法等美术基础理论,进行知识排序重组,并使之条理化,这绝对不是浪费时间,相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实践中要深入体会“整体——局部——整体”的分阶段作画程序。辅导老师要有目标意识,在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在辅导示范时,要渗透学法指导,讲透原理;要把握示范的时机,做到具有针对性,如果只需讲解学生就能领悟的,绝不示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否则就会使学生养成依赖心理。在习作讲评中要尽量多角度分析,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对优缺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特别要对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透彻分析,这有利于学生及时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存在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二.盲目追风原因

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的绘画风格。现在各个地区出现了具有地域特征的“画风”,一些有经验的辅导老师也在百般揣摩哪种“画风”能吃遍天下,并以这种“画风”影响学生。殊不知这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原则。一旦“画风”与学生个性严重冲突,则会限制才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策略:辅导老师改变单一“画风”的经验推销,去掉追求短期效应的功利思想。要认识到学生的自由个性和独特精神追求,是别人难以借用模仿的,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为形成其个人艺术风格指导方向;要去掉从众心理,改变流于形式、只注重表面效果的轻浮态度。

三.训练模式原因

针对各美术院校、部分省统考要求,大多辅导老师形成了一套固定模式的训练方法,他们信守“你考什么我就练什么”的教条,往往屡试不爽。如现在各地高校及省统考中流行色彩默写,因此高考色彩辅导采取避开写生,单纯训练临摹,直至考前强化默写的模式,这是一种“拔苗助长”行为,也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些学生进入美院后不会画写生就是这种应试模式造成的“恶果”。

应对策略:辅导老师改变“短视”行为,制定严格科学的教学计划,训练内容由浅入深。根据考生的现阶段实际能力水平,分层次辅导。要能够根据考生的能力变化对训练计划作出适度调整并达到多样化。例如,素描的长、短期人物写生、速写、默写、想象创作、优秀范作欣赏等相互穿插进行,培育学生全面的技术能力和艺术修养。考生则不应急于求成,要踏踏实实,从基础训练入手,养成多看、多练、多思、多问、多记的良好习惯。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