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演出

大剧院上演多部歌剧 与马芭《安娜》失之交臂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23 10:18:33 | 文章来源: 北京晨报

2013年的古典音乐市场颇为热闹,首先是威尔第和瓦格纳两位世界“歌剧巨人”的200周年诞辰,全球都在以巨大的热情纪念他们,这让尚未成为“流行”的作曲家瓦格纳,在北京也有了多部歌剧上演。前有去年大剧院提前制作的《漂泊的荷兰人》和《罗恩格林》两部大戏,后有中央歌剧院今年制作的《指环》第二部《女武神》和北京国际音乐节与萨尔斯堡复活节音乐节联合制作的《帕西法尔》。说实在的,在瓦格纳圣城拜罗伊特之外的世界任何一座城市,四部瓦格纳已足够显示实力,但如果综合导演、制作、演唱、演奏以及对瓦格纳哲学思想的诠释等诸多方面的整体呈现,《帕西法尔》虽然是最具争议的一个制作,但同时也是最符合当今世界歌剧制作潮流并且真正达到世界级水准的一个制作。

而对于威尔第歌剧的推出,北京国际音乐节“威尔第迷你周”的“《安魂曲》+《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三部歌剧+歌剧音乐会GALA,虽然规模和内容都很吸引人,但制作实在过于简陋,头牌演员也缺乏亮点;倒是大剧院的两部威尔第歌剧新制作《奥赛罗》和《纳布科》都极尽视觉冲击力,用料之足、场面之宏大、演员名气实力之强大,都占据了上风。尽管有了超级巨星多明戈加盟的《纳布科》,但米兰斯卡拉剧院的《阿依达》在纪念威尔第200年之际未能光临北京,还是让北京的威尔第纪念起码降了一个档次,如果是因为钱就更不值当了,下一个百年纪念我们谁也等不到的。唯一令人不解的是,大剧院最值得炫耀的“水月镜花版”《茶花女》竟被闲置库房,如果说《奥赛罗》和《纳布科》会因为极强的戏剧性声音而演员难觅,那么全部由抒情声音出演的《茶花女》,是可以满世界找到大把合适的演员的。这是一个谜。

  与歌剧的兴旺相比,芭蕾就显得比较可怜了。还记得大剧院开张的头几年,世界各国的著名芭蕾舞团必然会带来“一部经典名剧+一套现代小品”组成的GALA晚会,虽然北京观众对经典都趋之若鹜,但颇能显示舞团创作实力的GALA却相对冷得多。近两年,大剧院在引进芭蕾项目时渐趋保守,年初美国芭蕾舞剧院的《天鹅湖》和“老现代”的美国风情GALA,让人有鸡肋之感;年中的柏林芭蕾舞团虽然是陌生的“考古芭蕾”《仙媛》主打,但GALA中还是要掺杂《天鹅湖》二幕、《海盗》大双人舞以及《四季》这样“无聊”的古典段落,而真正赢得满场喝彩的恰恰是舞团现役演员创作的小品,精彩至极。大剧院演出部需要换换眼镜戴了。

巴托丽让观众有“幸福感”

尽管国家大剧院在歌剧方面不遗余力,多年来却极度忽视美声独唱音乐会,所做过的是像卡雷拉斯、卡娜娃这类已经过气多年的超级巨星,而对当红歌剧界明星知之甚少,以至于在巴托丽这位当今世界歌剧界“一姐”到来前,大剧院既未看好她的实力,也并未看好这场独唱音乐会。

10月7日的这场独唱音乐会未及开唱早已一票难求,而巴托丽尚未登台已赢得满场喝彩,把她自己都惊呆了。有“花腔机器”美誉的女中音巴托丽的演出气场强大,不经意间可以用炫技四两拨千斤赢得满堂彩,又能以优美轻柔的抒情小曲儿令人心旷神怡。前所未有的爆棚在全场28首的每一曲之后。

那天音乐会后,许多人都激动得心绪难平,更有不少人在微博上用“幸福感”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感受在北京古典音乐演出中好像还是第一次见到。

多明戈 “男中音”出演《纳布科》

已70岁的男高音多明戈近几年回归老本行男中音,频繁在欧美歌剧院出演威尔第男中音做主角的几部歌剧,今年恰逢威尔第诞辰200周年,多明戈在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和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出演《纳布科》中的男一号纳布科,顺带腾出短暂空当,出演了国家大剧院5月22日首演的新制作《纳布科》。

对绝大多数中国乐迷来讲,还从未在家门口欣赏过男高音多明戈主演的任何一部歌剧,在他七旬之际能够欣赏到男中音炉火纯青的多明戈,也算是了却一桩多年未遂的心愿吧。如果说男高音多明戈还有技术难关而令人担心,男中音多明戈已不再有这些负担,由此带来的艺术上的提升令人震惊。可以说,是多明戈以一己之力令大剧院版《纳布科》的首演堪与世界超一流剧院的《纳布科》比肩。

强卡洛得失之间的歌剧名导

熟悉国家大剧院歌剧的人都会知道来自意大利的歌剧名导强卡洛·德尔·莫纳科,他因为有一个曾是“世界第一奥赛罗”的戏剧男高音父亲——马里奥·德尔·莫纳科,而让喜欢意大利歌剧的人对他倍加信任。他也因为第一部为大剧院执导的普契尼歌剧《托斯卡》的精彩制作,赢得大剧院和北京观众的信赖。今年4月间大剧院歌剧节,强卡洛赢得《奥赛罗》的执导,但完全不考虑声乐效果,一味追求电影大片视觉效果的“水族箱版”大制作,让观众和演员抱怨不已,《奥赛罗》成为强卡洛威信的“滑铁卢”。不过,强卡洛迅速“变脸”。下半年在大剧院戏剧场执导了新制作、罗西尼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简单至极的舞台、笑料百出的情节设计,让强卡洛似乎挽回一些颜面,但《奥赛罗》让他损失的恐怕是今后大剧院歌剧制作的签约。

李云迪 “中国钢琴梦”巡演创纪录

近年来,李云迪的观众群迅速扩张,“中国钢琴梦”中国30城市30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巡演成为他今年最抢眼的业绩。在中国当红古典音乐家中,这样的数字几乎没有过。这个30城市巡演不仅有传统的一线二线城市,还包括绝大多数古典音乐名家从未去过的更多二线甚至三线城市,所到之处,成为当地年内最轰动的演出。对国内众多刚刚拥有和北京、上海、广州一样先进的大剧院和音乐厅,却稀缺演出项目更缺明星级音乐家光临的二三线城市,李云迪的到来,无疑是久旱逢甘霖。而李云迪在这些城市的音乐会之外所做的大师课讲座,更是给当地求师若渴的小琴童以极大鼓励。

蒂勒曼严管维也纳爱乐乐团

今年在北京舞台上亮相的世界超级名团数量明显减少,正努力摆脱破产保护状态的费城交响乐团继续高举去年的“纪念中美建交40年访华演出”的大旗,在中国各城市巡演。其余,大约只有慕尼黑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了。今年的维也纳爱乐由德国实力派指挥名家蒂勒曼领衔,三场音乐会也是“维爱”在北京历史上场次最多的一次。而“维爱”在蒂勒曼指挥的两场音乐会上的卖力表现,也是乐团以往在北京的所有演出中不曾有过的。不过,对蒂勒曼的音乐风格却是见仁见智,高度赞赏和不能苟同的观众都大有人在。第三天的音乐会由钢琴家布赫宾德自弹自指,三首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称得上是年内最精彩、最过瘾的贝多芬了。

吕嘉 “临场救火”阿姆斯特丹

率领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指挥大师杨松斯,在乐团抵达北京后才发现他们的“指挥官”因病不来了。最终在24小时之内到场“救火”的只有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指挥家吕嘉,而且是要从东南亚紧急飞回,也只能赶上第二场演出。11月13日第一天的演出则是由年轻的乐团小指挥麦克唐纳德临时执棒,在下半场的“柴五”中乐团就像是脱缰的野马,小指挥彻底失去控制力,这也让人们对第二天的吕嘉既担忧又充满期待。吕嘉不负众望,以他丰富的国际指挥经验和个人艺术魅力“驯服”了“悍马”,《英雄生涯》演奏之精彩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不仅当晚观众给予了高度评价,也赢得乐团的高度赞赏和感激,“发现了一位伟大的指挥家!”这话出自乐团团长之口。

《帕西法尔》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

今年是歌剧作曲家瓦格纳诞辰200周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携手萨尔斯堡复活节音乐节,联合制作了瓦格纳最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全部制作由萨尔斯堡复活节音乐节完成,并于今年复活节期间先期在萨尔斯堡上演。10月29日和31日北京的演出使用了基本与萨尔斯堡相同的主演阵容,中国爱乐乐团则坐在乐池中担纲难度极高的歌剧演奏。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成功上演《帕西法尔》,称得上是两大世界级音乐节之间的跨国大合作,虽然之前也有过与其他艺术节的类似合作,但无论是在作品难度还是完成质量上,都不能与这次的《帕西法尔》同日而语。除去中央歌剧院版“全华班”阵容的瓦格纳歌剧《女武神》,这个《帕西法尔》也是年内北京舞台上仅有的瓦格纳新制作。

两部现代《九歌》彰显中华积淀

今年的北京舞台上,中华古典文学以现代风貌再现于世的作品不在少数,但给人印象深刻的却是两部《九歌》——台湾云门舞集掌门人林怀民在20年前创作的现代舞《九歌》以及旅美华人周龙受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创作的《九歌》。

如果说林怀民的《九歌》是一部借挖掘中国民间古代祭祀舞蹈隐喻当代社会的现代舞蹈巨制,周龙的《九歌》则是借助当代世界作曲技法重新组合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素材,重新为屈原的《九歌》原文谱曲的音乐精神上的再创作。两年前北京国际音乐节与美国歌剧院联合委约周龙创作英文现代歌剧《白蛇传》,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赢得广泛赞誉,周龙也因此剧赢得美国普利策创作大奖。此次周龙再以楚辞原文不做任何删改的谱曲,其音乐趣味之令人赏心悦目,素材运用之挥洒自如,都超越了他的《白蛇传》。如果说今年的最精彩音乐创作,非周龙的《九歌》莫属。

■遗憾之处

斯卡拉剧院再次

与北京擦肩而过

米兰斯卡拉剧院称得上是世界“四大”之首,它的每一次巡演都是所到城市的年度第一盛况。今年之前曾两度爽约北京,最可惜的应该是2003年的《茶花女》因“非典”而爽约北京国际音乐节。今年原计划在9月间携《阿依达》在亚洲巡演期间造访国家大剧院,不过最终还是在价钱上没有谈判成功,令人遗憾地去了日本。此次斯卡拉携《阿依达》出巡,指挥是当今世界的天才青年指挥家古斯塔夫·杜达梅尔,首席女高音更是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级威尔第女高音和慧,如果能够成行,中国人将有机会在家门口看到自己最优秀的女高音与“世界第一”歌剧院的合作。这个损失几乎是难以挽回的,斯卡拉四年一次巡演,四年后带出来的戏是否有适合和慧的角色,和慧在四年后是否还是今年这样饱满震撼的状态,都无法预料。

“马芭”《安娜》

不来北京

今年北京舞台上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只有ABT美国芭蕾舞剧院,不过,一部“老三篇”之一的《天鹅湖》加上一套有些“陈旧”的美国风情芭蕾小品,并未真正体现这支令全世界都仰慕的芭蕾舞团“与时俱进”的创造力。而带着“新”戏《安娜·卡列琳娜》即将巡演的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也因为陌生戏而没有被大剧院相中,最终竟然被天津大剧院捡了“便宜”,“十一”期间《安娜》在天津大剧院的演出盛况空前,北京芭蕾界和舞迷齐聚天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