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上海《简·爱》走出国门 演绎英国经典受关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9-04 14:39:02 | 文章来源: 解放网-新闻晨报

上海《简·爱》剧照
上海《简·爱》剧照

今年8月,拥有逾百年历史的英格兰国家歌剧院第一次迎来了上海芭蕾舞团,现代芭蕾舞剧《简·爱》在伦敦的首演,被视为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故里”。连演五场,平均上座率超过80%,让首次尝试以自主租场和宣传推广的纯商演模式登上欧洲舞台的上海芭蕾舞团上下异常兴奋,也为“文化走出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日前,上海芭蕾舞团所属的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总裁张哲告诉记者,《简·爱》在伦敦首演成功后,法国、美国、俄罗斯的演出商纷纷向上芭抛来绣球,目前,上芭正与法国演出商接洽中,计划明年带着《花样年华》去巴黎演出,这一回,讲述的是“中国故事”。

为“国际梦”开排

不落俗套的编排给足亮点

回到小说《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家乡英国,并以西方芭蕾的形式诠释这部经典,对上海芭蕾舞团来说,挑战之大,可想而知。张哲一句笑言概括:“这是用人家老祖宗发明的舞台表现艺术,来讲他们老祖宗的故事,不容易啊!”

事实上,诞生最初,现代芭蕾《简·爱》就有着一个“国际梦”,目标是世界巡演。团长辛丽丽清楚,要让西方观众接受一支来自东方的芭蕾舞团的原创剧目,故事必须是他们家喻户晓的,但讲述形式又是要有所突破的。以《简·爱》在世界的影响,它具有天生的“好血统”,而德国编导帕特里克不落俗套,将罗切斯特妻子“贝莎夫人”推到前台,施以浓重笔墨,给足了亮点和期待。

这会是一个“走出去”的好开端吗?至少,在今年春节之前,没有人确信。尽管上海、北京两地的首轮演出已经大获成功,但大家心里依然忐忑,直到初春,刻录《简·爱》现场演出片段的光盘被送到伦敦的英格兰国家歌剧院,才燃起强烈的信心,“我们原本只打算演两场试试,但剧院方面建议我们,直接演5场”。回忆那激动的一刻,上芭副团长范建萍至今兴奋难抑,她知道,英格兰国家歌剧院是伦敦知名剧场,每年在此演出的名团名家不胜枚举,以他们专业的眼光,做出“增加场次”的建议,说明上芭的《简·爱》——有戏!

谈判进行得相当顺利,短短两个月,上海芭蕾舞团就与英格兰国家歌剧院敲定了8月连演5场《简·爱》的合约。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的全力支持下,上芭在当地寻找了3家合适的代理商、广告公司、营销公司,为《简·爱》的推广加大砝码,这也是上芭第一次尝试以自主租场和宣传推广的纯商演模式,登上欧洲舞台。

海报张贴伦敦地铁站

东方演绎英国经典受关注

成败在此一举!

5场《简·爱》,每场2359个座位,这意味着1万多张门票需要发售。究竟有没有那么多人会来看演出?最低20英镑、最高75英镑的门票价格,观众是不是能够承受?开演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英格兰国家歌剧院方面称,经济的不景气、观众的老龄化,使得如今高雅艺术在英国的上座率远不如从前,按照经验,一般的艺术团体也就是30%-40%的上座率,略好些的能达到50%,只有世界级名团才能攀升至80%的上座率,“但这样的机会非常少”。言下之意,如果此次能达到50%的上座率,已经是巨大的成功,毕竟,对英国观众来说,来自上海的这支芭蕾舞团是一个全然陌生的面孔。更要命的是,上芭订档的8月,正是英国人一年一度的度假月,与剧场签约时,他们就被告知,“还好你们选择的时间点是我们的演出淡季,要不然,连场地都租不到”。

困难摆在眼前,怎么办?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上芭开始了实战。借助当地营销公司的运作,《简·爱》的演出海报很快张贴在了伦敦地铁站的醒目位置。颇具东方色彩的基调、熟悉的英国经典故事,果然吸引了不少当地观众的目光。

“从后来的统计数据来看,《简·爱》的票房每天都在走,开演前的最后两个星期,集中购票的趋势非常明显,这个时间节点,和我们预估是一样的。”张哲告诉记者。最后,这出《简·爱》,光是英国的散票销售就达到近50%,加上团体购票,整个出票率在55%左右,大大超出预期,“按照我们的成本估算,票子卖出去30%,大致就能保证收支平衡了”。

编导跪地谢演员

英国剧评人亮出好评

面对《简·爱》的这次伦敦首秀,上海芭蕾舞团每个人都不敢马虎,辛丽丽说:“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在伦敦演出呈现最佳状态”。不仅如此,帕特里克也很紧张,两度飞到上海,进行最后的修改,抵达伦敦后,来不及倒时差,又对演员的动作进行调整。

近乎满座的首演现场,扮演贝莎夫人的范晓枫,浑身充满了紧张和忧郁的气质,尤为打动观众;扮演罗彻斯特的吴虎生、扮演简的项洁艳,表演也细腻而传神。全剧谢幕时,帕特里克非常激动,走上舞台,俯身跪地,以表达他对演员们的感谢之情,这一动作也让全场的掌声更为热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现场观众普遍反映,没想到上芭的水平、技巧,已经不输于俄罗斯、英国的芭蕾舞团,连一向苛刻的英国剧评人也为演员们的表演叫好:《泰晤士报》为该剧亮出了“三星”,《每日电讯报》则以“四星”表达了对这个版本《简·爱》的认可。当地一位芭蕾杂志编辑评价说:“也许,英国舞团很难演好《简·爱》,因为他们对原著太尊重。而中国演员的想象力非常自由,让一个‘不存在’的角色主宰了全剧的命运发展。”

总结文化该如何走出去

先亲近人家再讲中国故事

首演结束后,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演出成功。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说,这部舞剧是西方和东方艺术的完美结合,它有着英国的文学原创、德国的编导、法国的舞美服装设计,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英国、德国音乐家的作品,而上海芭蕾舞团的改编创意、中国舞蹈家的肢体表现令人着迷。

张哲告诉记者,事实上,上芭《简·爱》在伦敦演出的那几天,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携经典舞剧《天鹅湖》也在英国献演,正面PK的关键时刻,《简·爱》经受住了考验,实属不易。而英国媒体没有将两者硬性比较,也体现了对整个演出市场的呵护,这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张哲透露,首演成功后,法国、美国、俄罗斯的演出商纷纷向上芭抛来绣球,“下回,想看看你们讲中国故事的芭蕾”。这让张哲很感慨,“中国文化走出去,该如何走?如果一开始就把一个外国观众完全生疏的剧目推出去,恐怕不行,首先还是得把大家吸引到剧场来”。在他看来,与其滔滔不绝自我介绍,还不如先主动接近人家,待外国观众“爱上你”之后,再介绍中国故事。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