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清代宫廷戏《昭代箫韶》5月7日登陆长安大戏院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5-02 09:58:36 | 文章来源: 北京晨报

清代宫廷戏《昭代箫韶》5月7日登陆长安大戏院

如果你想知道二百年前的京剧进京演出时是什么样子,或许可以在《昭代箫韶》中找到答案。日前,清代宫廷连台本戏《昭代箫韶》在公演之前给京剧专家们进行了一场内部彩排,请专家把脉。这出修旧复原的老戏一亮相就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味道,金碧辉煌讲究的舞台不由得让人感受着昔日皇家贵族的气派,更加不同的是演出的形式,虽然说这是一出“修旧如旧”老戏复原的京戏,但是让今天的观众看起来却充满好奇和新鲜。

该剧取材于《杨家将演义》,描写北宋名将杨继业全家尽忠报国、贤王德昭辅政的故事。据《昭代箫韶》的发起人吴江介绍,这出老戏完全是按照原剧编写,“就连错别字都没有改过”。舞台戏台两侧挂着“日丽瑶台寰宇休明传鼓吹,风清玉荡万方雅乐入歌声”的楹联,“生平叶庆”的匾额也高高挂在舞台上方,戏台前方则围着一圈木头栏杆,隐约可以想见《昭代箫韶》所代表的“盛世雅乐”的图景。

《昭代箫韶》让观众看到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京剧乐队的位置改变,以往京剧乐队是在舞台右侧靠边的位置,而《昭代箫韶》将乐队安排到台中位置,演员演出的正后方,演员换场的时候乐队也很有看点。据剧组介绍说传统宫廷京剧演出的布置就该如此。此外京剧演出的上场门、下场门也不是我们常见的“出将”、“入相”,取而代之的则是“谐音”、“ 舞”,并分别在这两处增设了一名挑帘人,负责掀挑幕帘。当然还有表演上的新意,台上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乐队、挑帘人、捡场人等,都是清代宫人打扮,这都是为恢复当时宫廷演出的特色特意安排的。虽然这些人没有唱词,但无论是乐队还是挑帘人都比我们常看到的京剧要精细很多。比如仅仅是一个掀帘放帘这样看似简单的动作,剧组也是专门请教了80多岁和90多岁高龄的老京剧人,非常细致地了解到幕帘掀挑的高度、力度等,这些都有严格要求,技巧颇难。一手掀帘,一手辅助,在空中旋转一下高举过头顶,这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利落潇洒,也让观众看到京剧之所以有200多年历史,正是因为这门艺术有着登峰造极的华美。

此外,专家也通过预演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比如孙毓敏老师提出应该让一个主持人讲述这出《昭代箫韶》究竟哪些地方跟现在的京剧不一样,这四个字是否就应该详细地给观众解释一下意思。此外在中英文字幕上也应该更到位地解释。还有几位专家提议剧情是否稍微平淡了一些,是否“老戏复原”的意思就是像考古一样一点都不能动?而且两个小时的演出时长对于旅游场的观众是否能有耐心也是不少专家所担心的。这些可能还要等到正式演出时随演随改,更加完美。据悉,《昭代箫韶》5月7日至16日登陆长安大戏院,之后还将在颐和园德和园戏楼做旅游驻唱演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