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三岔口》卷入《仲夏夜之梦》 中美跨文化合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18 13:59:31 |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仲夏夜之梦》剧照。

《仲夏夜之梦》剧照。

仙王仙后是字正腔圆的京韵,波顿、昆斯嘴里冒出的却是美式俚语;一会是英语清唱,一会又是京剧《三岔口》的经典片段……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已经不知道被搬上舞台多少次了,但日前在中国戏曲学院上演的中英双语版无疑是极特殊的一次。来自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导演系和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戏剧舞蹈学院的学生,以中英双语演出的新颖形式给这部经典戏剧注入了新鲜活力。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导演系自2010年开始与美国马里兰大学戏剧舞蹈学院探索多种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型机制,其中包括联合剧目创作教学。作为一个跨文化教学实验的成果,此次演出的《仲夏夜之梦》中吸取中国戏曲和西方话剧的精华,引导中美双方学生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全新理解,探索跨文化的莎士比亚喜剧新样式。

演出中观众就能领略到鲜明的中西方戏剧碰撞与融合的特点。参演人员一半是中国戏曲学院的学生,一半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学生,他们各自以自己掌握的不同的戏剧技巧进行表演。中国学生以汉语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美国学生以英语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四对恋人、帕克、伊吉斯和菲劳斯特劳特由中国演员扮演,其中仙王仙后的演员同时扮演忒修斯和泰坦妮娅。波顿、昆斯等戏班角色和四个小仙由美方演员扮演。

为了在表演样式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该剧不仅融入了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法,还借鉴了美式话剧的先锋元素。中方导演于凡林在导演过程中运用了大量戏曲元素,将《天女散花》、《三岔口》等中国京剧经典元素融入剧中,有些表演片段还伴有戏曲锣鼓的配合。美方导演Mitchell在排演中,增加了技术技巧的运用,十四条长绸从天而降,美方小仙表演者运用这些绸子舞蹈、做戏,增添了舞台上梦幻的气氛。西方的音乐、舞蹈也以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该剧舞台美术、服装设计、灯光设计等方面都融合了中西戏剧元素,使得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的结合非常缜密。现场观众不仅没有因为文化差异感到跳跃,而且多样的表演风格、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使得这部《仲夏夜之梦》显得更为饱满多姿,全场演出几乎笑声不断。

戏曲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地时间9月27日至30日,该剧已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了五场公演。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演出,该剧都收获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在美国演出时,观众掌声、笑声此起彼伏,每场演出结束谢幕时都起立鼓掌喝彩。还有一位年迈的老人,在演出结束后,守在剧院门口等待演员的签名,激动地和每一位演员拥抱,称赞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作品。

作为一个跨国、跨文化合作的剧目,该剧的创作排练过程也殊为不易。由双方教授带领多名研究生历时两年,完成剧本改编、导演构思、音乐创作、舞美创作、舞美技术方案设计等工作。创作过程中,他们跨越时间和空间,通过集中会议与邮件、视频沟通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在美合成排练期间,由于语言障碍,大家每说一句话后总有几分钟空白,在这几分钟里大家就用真诚的微笑尽情表示友好。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