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演出

《茶花女》诞生地舞团登国家大剧院舞蹈节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15 16:30:43 | 文章来源: 新浪娱乐

 《茶花女》诞生地斯图加特芭蕾舞团

《茶花女》诞生地斯图加特芭蕾舞团

 《茶花女》剧照

《茶花女》剧照

19世纪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是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赚取读者眼泪无数。在2012国家大剧院舞蹈节中,德国“四大名团”之一的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将于11月8日至10日用足尖来演绎这部悲情经典。当今舞坛芭蕾版《茶花女》也有过众多演绎,而声名最广的还要数这个由编舞大师约翰·诺伊梅尔编排版本。

2010年新春,汉堡芭蕾舞团曾在诺伊梅尔的率领下,在国家大剧院表演此剧,引起国内舞蹈界不小的轰动。细腻的编排、动人的舞蹈,不仅让观众从此爱上了这部经典作品,更让演绎这版《茶花女》成为许多职业舞者的梦想。今年,国家大剧院将迎来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再度上演此版《茶花女》。至此,两个与《茶花女》最有渊源的舞团,都为中国观众带来了各自精湛的演绎。

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茶花女》的诞生地

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是国际上最著名芭蕾舞团之一,也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舞团,曾担任艺术总监的约翰·科兰克凭借其天才创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缔造了对舞蹈界影响深远的“斯图加特奇迹”,使舞团至今都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茶花女》这部作品的诞生要追溯到科兰克不幸去世的那一年--1973年。在葬礼上,诺伊梅尔向科兰克的御用女演员玛西亚·海蒂许诺,要为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创作一部全新的作品,以慰藉这个刚刚失去灵魂人物的百年舞团,同时,刚刚接管舞团的海蒂也确实需要一个优秀编导的辅助来延续舞团的艺术生命。

一次,诺伊梅尔与海蒂共进晚餐,他头脑中突然闪现出了《茶花女》这部小说,而事实上,这个题材他已经琢磨了好几年。诺伊梅尔表示:“这本小说独特的故事结构、间接的叙述方式、丰富的层次、如诗的感染力,及其主题中所蕴含的深刻人性与极具现代意识的观察视角激发了我的灵感。”因此,在海蒂上任后不久,创作舞剧《茶花女》的计划就被提上了日程。

直到1978年,这部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才在斯图加特进行了世界首演,从此它便成为了世界舞坛的“宠儿”,几十年来被世界各大名团纷纷搬演,可谓经久不衰,而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演绎始终是该剧最原汁原味风格的纯正版本。

肖邦音乐与茶花女的碰撞

舞剧《茶花女》讲述了如白色山茶花一般纯洁的巴黎交际花玛格丽特与青年阿芒相恋,然而却为了自己不被认同的身份与爱情而被命运遗弃、被世人误解,最终在孤独与病痛中香逝人间的凄惨故事。堪称是足尖之上的悲情经典,展现出令人屏息扼腕的绝美浪漫。

最初,诺伊梅尔想用威尔第的同名歌剧音乐,但很快又被自己否决了。正在他苦苦思索的时候,有一天,诺伊梅尔碰巧遇到指挥马克森,于是本能地询问他:“你觉得用什么音乐来表现《茶花女》最合适?”他想了一会儿,回答说:“肖邦或者柏辽兹……”。“肖邦”这个名字激发了诺伊梅尔巨大的热情,因为他恰恰非常喜欢肖邦的作品,尽管在那之前,他还从未用肖邦的音乐创作过芭蕾。他说:“我似乎从中看到了肖邦的人生与茶花女的人生之间那清晰的映照--他们的人生都被致命的疾病所笼罩,他们都过着一种双重的生活:同是作为巴黎沙龙的头面人物,而在最耀眼的同时,两人都在掩饰着即将到来的死亡。”

于是,诺伊梅尔开始在肖邦钢琴曲中筛选音乐,最终著名的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和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作品被选中奏。不仅成为了该剧的点睛之笔,也为爱乐者提供了用另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肖邦的绝好机会。此次国家大剧院还特别邀请到中国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来为演出进行现场伴奏。

韩籍首席姜秀珍细腻演绎“茶花女”

本次跟随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来华的韩国舞蹈家姜秀珍将出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她独树一帜的艺术表现力和对舞蹈执着的追求,使她不仅立足于欧洲重要舞团担任首席演员,还获得了“2007年科兰克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在韩国她更被视为家乡的骄傲,成为韩国在世界芭蕾舞坛的一张名片。

2009年,她在国家大剧院主演经典喜剧芭蕾《驯悍记》,一反芭蕾舞者优雅端庄的形象,饰演一位蛮横的妇人,极具挑战性,而她幽默细腻的表演,充分展示了该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今年,已经44岁的姜秀珍将再度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表演同样拿手的《茶花女》。她曾与当年的首演者海蒂共事多年,深得其表演精髓,再加上多年的舞台历练和丰富的人生感悟,使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成为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演绎《茶花女》的首要人选。在姜秀珍的心目中,拥有亚洲文化背景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引领着她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tg/文)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