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歌剧《西施》12月初再度登台大剧院 摄影/王小京
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歌剧《西施》自2009年10月首演以来,虽然在艺术上有这样那样的争论和看法,但是它优美的旋律和所展现的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普通观众的喜爱。所以此剧虽然年年演出,但售票率和上座率依然良好。以往,评论家们对中国原创歌剧常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于是,在每部歌剧首演时都会有艺术家和评论家品头论足,这种现象在国内外的任何一部歌剧首演中是经常见到的“礼遇”。然而,普通观众对于一部中国原创歌剧就显得宽容很多,像《西施》这样具有优美的音乐旋律和中国文化底蕴的作品,他们更多的是喜欢。因此,以《西施》为代表的国家大剧院中国原创歌剧成为普通观众了解歌剧的入门课。12月2日至4日,歌剧《西施》将进行第四轮演出,记者采访该剧主创人员和观众,他们一致认为:“《西施》受到观众喜爱是因为有一个好的故事和优美的音乐。”
创作者:《西施》对国人没有障碍
西洋歌剧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由于有语言和地域文化的隔阂,所以在欣赏上有一定障碍,于是这些年的中国歌剧演出市场,除了《茶花女》、《卡门》和《图兰朵》等观众耳熟能详的歌剧,对于更广泛的歌剧品种往往缺少对观众的吸引力。中国原创歌剧《西施》不同,每每演出都有大量的观众前往观看。剧作家邹静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施是个家喻户晓的动人传说,对国人来说没有认知和认同上的障碍。”
邹静之说:“西施一个弱女子,做了许多男人做不了的大事,但是最后她的结局却是被抛弃在江山的脚下,但就是在命运的最后一刻,她却依然希望死在向着祖国的方向。这样的情节是为情怀服务的,这是特别伟大的一种感觉。中国古人的轻生死、重承诺,他对他的生命看得不重,他对他的承诺看得无比之重,这对于现在有特别大的现实意义。有这种情怀的人,他怎么会想到为了蝇头小利,给那鸡往肚子里灌一斤矿砂,人到这种地步的时候,看歌剧吧,学学古人高古的情怀吧。《西施》的语言我尽量做得平实但是充满力量。希望剧情和音乐凸显出来,也让观众们看得更加流畅,没有障碍。我有一个朋友邀请她美国的朋友看了一场《西施》,那人看完之后特别振奋,表示很开眼界。还有人看完这部戏以后说,这是一部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可以看的歌剧,这戏具有全世界普适价值。”
音乐指导黄小曼认为:“剧院提出‘要符合中国观众目前对音乐的审美’,这就给《西施》整个团队的创作理念定了位,就是:你是写给老百姓听的,因此旋律要很容易被大众接受。雷蕾将多年积累的音乐力量都在《西施》中爆发了出来,将大家熟悉的中国元素用歌剧呈现,对观众来说是一次绝妙的艺术享受过程。这次我们整个创作团队的共同追求,就是要让中国人喜欢上歌剧。我一直觉得,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事业。人人都希望自己高雅,为什么好多观众置身剧场之中,会感觉自己也高雅起来,这就是剧场艺术的魅力所在。在屏幕前看碟片和在剧场里亲身感受艺术家的表演,那种冲击力是完全不能相比的,一定要走进剧场。再说歌剧,这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有好听的歌、好看的舞、动人的故事、著名的演员、壮观的舞台、现场的乐队,如此丰富,这是歌剧拥有400多年历史、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的原因,受到观众的喜爱也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
观众:
《西施》是一部很好的入门歌剧
普通观众如何看待歌剧《西施》呢?电影演员张铁林虽然是影视名人,但在歌剧方面却是普通观众的代表。他对记者说:“在中国看《西施》的时候和我在伦敦看所有西方歌剧的感受不一样,我总感觉这个好像相当于我们欣赏中国的绘画。在大英博物馆看油画,永远对它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氛围有一种敬畏之外的、朦胧的距离感,但是我们在解读中国国画、水墨画的时候,对它的水墨、笔法、构图的经营、背景就很容易走进去,这个和我们的文化背景是有直接关系的。《西施》之于我,相当于是阅读中国画,我们说高雅的问题,我们看中国现在的导演拍的古装戏,包括电视剧,总觉得透着一种土气,那种由衷而发的,由内往外的高雅之气常常很难显现出来。我相信这部歌剧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将会是一部非常好的入门歌剧,我倒是建议那些没听过歌剧的人来听一听,从《西施》开始。我是个听京剧的人,但被‘西施’的洋声儿撩拨得汗不敢出,感动得心都酥了。无论如何,我的《西施》体验,是情不自禁,是和西施同步地咏,同步地叹的体验。”
沈友和是大剧院会员观众,他告诉记者:“我也看过《卡门》、《茶花女》啊这些西洋歌剧,很动听,很经典。但是就我来说,多少有点儿隔阂,因为听不懂,有些感情也不容易理解接受。但是《西施》不一样,邹静之老师的语言太诗意了,雷蕾老师的曲子也非常动人,尽管依旧是西洋美声唱法,但是味道就不一样了。其实从这个题材来说就是非常经典的,四大美人之一西施的传说我们小时候就听过。具体说到唱词,邹老师的语言像诗一样的美,‘正在用绳索啊,捆着那柴草……’像这样的句子听一遍就记下了。雷蕾老师的曲子更是很民族的,这段咏叹调总让我觉得是很熟悉的,后来才想起来是不是《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曲子让我觉得歌剧离我们很近很近。张立萍老师饰演的西施和戴玉强老师饰演的勾践,他们那种情感表达是中国化的,非常亲近、容易接受。舞台上的一切都是没有距离的,可以很容易地被感染到。所以,说起来其实我更喜欢《西施》,后来我还推荐给周围的一些朋友们听,《西施》让他们有兴趣再去接触别的歌剧,去感受更多歌剧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歌坛新秀沈娜出演西施
年轻歌唱家沈娜这一次将代替著名歌唱家张立萍主演原创歌剧《西施》。她告诉记者:“我自己打这么一个比喻,我觉得西施就是野菊花。这在我的演唱和表演上,其实都是有一定的把握的。西施就像野菊花,其实没有高贵的出身,但她天然纯真、本身很柔弱,而且生命力异常顽强,当春天召唤她时,漫山遍野绽放出的灿烂却也让人震撼。”
曾经获得第45届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女声组二等奖的沈娜对扮演西施有着独特的感触,她说:“在前一轮的演出中,我很幸运可以和张立萍老师分组演出西施,那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演出和学习经历,能在排练厅和舞台下观看张立萍老师的演出,对我很有帮助,特别是演唱方面,如何投入情感以及如何诠释角色。张立萍、戴玉强等老师们,无论在专业上还是在做人上我都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每个歌唱家都必然有不可取代的优势,而且他们又都在国际舞台上历练了那么久,他们是成熟而闪光的。在和他们的合作过程中,我尽量不给自己压力,让自己好好的多汲取养分,同时也发挥出自己的亮点来。”
说到歌剧《西施》,沈娜说:“我身边一些圈外的朋友,以前觉得歌剧和自己完全没有关系,更不会有买票去看场歌剧的想法,觉得自己肯定听不懂啊之类的,还不如看场电影去。我在自己演出的时候邀请他们来看,结果我发现,作为观众,只要你愿意迈出你的第一步,走进剧场,那么就会从此爱上歌剧,因为这是我身边太多人的真实经历。有的朋友看完就说‘从来没想过,歌剧竟然这么好看,一点都不觉得有障碍。舞台效果太震撼了,坐在剧场里置身其中和坐在屏幕前看一场演出根本就是两回事!’而看完一场歌剧之后,很多人都成了歌剧的义务宣传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通常是:‘真没想到我会爱上看歌剧!’我的很多朋友就是这样从零认知成为歌剧的铁杆观众的。”
|